第二年来乌镇戏剧节,可以那么集中的看到那么多剧,各个剧场往来又如此方便,还买到了2017年版的木心美术馆出的扑克牌,非常满意。只是怎么感觉人比去年还多了呢,太拥挤了。今年看了4部,比去年多1部,明年再接再厉。
![]() |
![]() |
影子(欧律狄刻说)
2017.10.28
乌镇大剧院
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是一对恩爱夫妻,欧律狄刻被毒蛇咬死后,俄耳甫斯去冥界救她,但是他却在带着欧律狄刻离开冥界之前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于是欧律狄刻又重新陷于冥界深渊。这部戏剧是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把情节放到了现代,再用欧律狄刻的视角重新讲了一遍故事,整个故事的意义全被颠覆了。
先说这部剧的表现形式,很赞!在整个舞台的最上方有一块大屏幕,实时播放在舞台上拍摄出来的画面,几乎可以独立成为一部影片。观众也是主要通过观看这部实时拍摄的影片来了解剧情。然后舞台上最中央是一辆汽车,作为很多情节发生的地点,周边再有一些简单的布。很神气的就是,这些看上去一尘不变的简单的布景,在镜头的拍摄之下,在大屏幕上呈现的画面就是很精致没有一丝破绽的电影画面。记得以前看纸电影的时候就已经很惊艳了,现在真人表演也可以如此天衣无缝真的很厉害。而且还有一点特别的是,当看到屏幕播放的画面的同时,可以看到镜头外的演员的种种举动,差不多还可以看见一点剧情的前瞻,蛮有意思的。
回到故事的内容,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部剧是想说欧律狄刻自己主动地不要去爱也不要被爱,于是她通过这样的选择继续待在冥间,就可以逃脱影子人生。这样的结局,我有一些mix feeling。一方面,故事里的女主现代的职业是一名作家,她到最后留在冥间了变得很能写。我可以感受到她非常顺滑的文笔不断地在描写她的某种完美得状态,但是同时我却在想,如果连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都没有意义的话,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人生的意义在于没有人生”的领悟很高级,生存延续下来的往往反倒是很烂的东西,或者说往往只有很烂的才能生存延续下来。
我唯一感到不满的地方,是主办方不管是在剧目分类上,还是附赠的评论期刊上,都把这部作品列为女性主义。为什么一定要解读成女性主义呢?这件事情换成男的也可以啊,比如毛姆。主人公除了是女人还是很多特性的人,把它解读成为女性主义太不女性主义了。
另,我不得不承认我中间睡着了好几次,不知道是不是中了去年《赌徒》的诅咒,一来这种大段大段的德语的旁白就等于催眠了。睡了一觉,我自己还脑补了一些梦中的情节进去到戏里,这也算是交互式体验了嘛,哈哈。
![]() |
![]() |
圣女贞德
JOAN
2017.10.28
国乐剧院
太难看了!这部是真真正正的女性主义题材,四个演员全是女的,所扮演的贞德也是女的,想表达的内容也毫无疑问是女性主义的。
前半部分是一些很抽象的没有语言的东西,有两个屏幕ppt放着一些很惊悚的画面,现场的四位演出者做着一些重复却毫无美感的动作(比如下跪、发出一种卡在喉咙里的声音等等),先把观众恐怖死、恶心死、吓死。后半部分是女性独白,太无聊了。我理解独白的意思是说别人无权定义贞德,那她又为何可以定义呢?
前半段的抽象和后半段的独白是重复的所以是矛盾,感觉像表达的东西是一致的,却重复了。而且两种我都不喜欢,前者太实验让观众感到不舒服,后者好像诗一样的愤怒感也让人觉得反感。
我中间又睡着了,只看到一个人的独白,和朋友交流才知道原来四个人都独白了。
![]() |
![]() |
海选哈姆雷特
The Rehearsal, Playing the Dane
2017.10.29
网剧场
第一幕是三位演员来试镜哈姆雷特,分别表演了一段哈姆雷特的戏,然后让所有的观众去投票。第二幕,虽然是不带妆不着戏服,但是是比较正常地出演哈姆雷特的剧情。在第一幕里被最多投票选中的那个人饰演哈姆雷特(我看的那场是第三位小哥),落选的两位分别饰演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
我觉得可以把这部剧理解为三个层次:剧(及其改编)、海选、一开始和最后讲的背景故事科普。这么看来的话,这部剧还蛮有意思的。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让观众投票的桥段,也不理解投票的意义,难道第二幕不同的演员饰演情节会有所不同?
我对这部剧的最大的期待,和我其实最想把票投给的对象,是开场的时候出来过一下下的那只狗。而且期刊还剧透说,最后狗会带着哈姆雷特王子的围领出场。等到最后没有,好失望啊。
另,有中文演出的人是因为来的演员不够,在当地找的吗?
![]() |
![]() |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2017.10.29
乌镇大剧院 序厅
两天来看的最后一部戏,据说也正好是今年的乌镇戏剧节结束的最后一部戏。用的还是莎士比亚的本子,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全男性出演。这部戏的情节是各种巧合和小心思小阴谋的混搭,是一部很轻松的喜剧,只能说莎士比亚太厉害了!
中文版的演出也还可以,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过于本土化的地方。所谓的过于本土化,就是把一些当代的中国的笑点放在改编剧本里,还有用方言搞笑,这些笑点的表现我觉得都太low了。但是整场演出的氛围很好,现场的观众相当地给面子,愿意贡献笑声甚至和台上的演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