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朱生豪(译) 9787544733168 |
最近有机会好好把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读了一遍,好几篇读到一半我惊讶地发现我原来好像小时候读过的。但是小时候读的时候,根本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一点味道也没尝出来;我这次读虽然依旧是囫囵吞枣,好歹我自己感觉比以前多读懂了一些。Hofstadter说任何信息都有三层:框架信息、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毛毛的关于解读莎士比亚的理论:每个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就是他自己的局限。也就是说,从一个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看的出来他自己本身对于这些作品所认知的外在信息,这些外在信息决定了作品内在信息的解码方法,从而决定了被解码出来的内在信息的内容。因为莎士比亚这样的巨作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更经得起一个人短短一生的时间的考验,因此它可以承载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解码机制来揭露它的内在信息,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愿意用莎士比亚来纪录我自己的外在信息的演变,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把我自己浅显幼稚的想法记下来。
我在想悲剧的意义是什么。近两年,我越来越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universally true的。悲剧喜剧的是是非非也只不过是仅对人类有着意义,花花草草理解不了或者不屑理解,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外星人也理解不了或者不屑理解,为此烦恼欢喜的也就只有人类而已。而且我相信这些悲剧是有时代性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莎士比亚年代的悲剧已经在现代不适用了,我只是觉得如果假以足够的时间,这些悲剧终将可以避免,只不过会被新的别样的悲剧取而代之。我们可以说莎士比亚悲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的重复性,换一个人在同样的场景下悲剧仍会发生,几百年后同样的悲剧也仍会发生。但是我却发现,其实莎士比亚笔下的某些悲剧现在发生的可能性已经比当年要小的多了,如果人类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某些悲剧的确是可能消亡的。也就是说,同样是莎士比亚悲剧,悲剧和悲剧还不一样。
我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个人偏好,我依次喜欢《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而且喜好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我喜欢《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不喜欢《奥赛罗》和《李尔王》。原因其实相当简单,也相当个人,我在《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看到的是我喜欢的主人公,我喜欢有这种反省又倔强的人物;而《奥赛罗》的悲剧和《李尔王》的悲剧给我感觉更像是一千零一夜的传奇故事,似乎说教的意味更为明显,伦理道德的主题被摆在了正中间。哈姆雷特最出名的那段独白,之前似乎都被用烂了,我从未认真读过,好像一提到“生存还是毁灭”就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口号式的提问,甚至有点矫情。但是这次我读的时候,真的去看它,用作者的逻辑去推导哈姆雷特的哲学,感觉很有道理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