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18

Sleep No More (二刷)

2018.8.18 The McKinnon Hotel 二刷在上海,而且没想到上海已经演到第500场了,蛮出人意料的。这么贵的票而且走得那么辛苦,其实本来看一遍就够了,但是这次陪外地来上海过文艺周末又爱暴走的朋友看,还挺惊喜的。因为还原度也太高了吧,进场前的酒吧和纸牌抽签、电梯随机放人、每一层的布局都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场地形状大小本来就不可能一样,但是病房啊、酒店前台啊、大舞厅啊、连大舞厅边上的凸起的地方都让我觉得超级熟悉)。当然上海的场次也加入了不少中国的元素,比如有几个中国的演员/人物、也有一些老上海的装饰和布景,但是这些元素就算忽略也没什么影响。 虽然我的记性很差,但是感觉和第一次看的时候比,我有很多是上次看到而这次没有看到的。关键是我总想着好像有很多剧情没有看到,所以这次我非常积极地走来走去想要看新的剧情,并没有特定追某个人物,也没有特定在某个地点等人物来演,结果却总是闯空门。比如最高层的地方,还是一如既往的阴森和恐怖,病房、澡堂我去了好几次,结果什么戏码都没看到。 有一场我觉得特别精彩的、甚至有未来科技感的戏,我是在上海第一次看到,我觉得赚到了。就是有一幕好像是和女巫有关的搏斗追杀的戏码,灯光是那种很有techno电子风的一闪一闪的,然后每一次亮灯的时候也超级短暂,人物的动作本来是连贯的,在这里却成为了好像一张张立体的定格的幻灯片的样子,太酷了。 临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决定还是太太平平地跟看麦克白夫人的戏,意外发现收获还挺多的,连续看到了麦克白来找麦克白夫人寻求安慰的戏码、麦克白夫人洗手、以及最后所有人物齐聚的大结局。如果还有三刷的话,看来还是要紧跟着某个主角走,至少其中之一的重要人物的线索可以看得比较完整。我一点也不记得纽约的大结局是什么样的了,上海的大结局是麦克白的上吊自杀,那个演员是如何做到真的像一具尸体一样脖子悬挂在绳子上而不真正断气的呢? 最后讲一下场地,那么市中心的地方竟然还可以这么一个这么大的麦金侬酒店可以来做演出场地,也蛮不容易的。离我上班的办公室太近,周末还要来这里附近不是很开心。关于酒店的标志,让我非常困惑,这到底是羽毛球呢、菠萝呢、还是大福呢?

灰姑娘

2018.8.18 上海文化广场 Matthew Bourne的舞剧《灰姑娘》把原来的故事嫁接到二战时期作为时代背景,所谓的王子与公主也变成了战争动乱时期的普通人。这一改编有两大看点,一个是舞蹈,一个是故事。 先说舞蹈。看舞蹈动作的时候,经常还是会让我出戏到芭蕾舞剧,想象着要是这是芭蕾舞剧的话,那他们跳起来肯定更伸展、旋转得也更好看。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位鼎鼎有名的创作者的作品,但却没有很顺利地get到其舞蹈编排的惊艳。不能说舞蹈不宏伟、道具的编排设计不精细、舞者们跳得不顺畅(我觉得男主和配角群舞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不协调),但是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再说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要设定在战争年代,难道是因为故事本身太梦幻不够真实?原著故事本身太过梦幻,南瓜马车、王子和灰姑娘的一见钟情、王子可以挥霍全世界地试鞋、偏偏水晶鞋就只有灰姑娘穿的上,这些情节都太不真实。不真实到如果在现代来讲这个故事会显得特别假,甚至有一些虚伪?但是就算是在战争背景之下还是需要一个教母的神仙角色啊,真实的世界还是需要一个虚幻的设定来得到圆满,蛮可悲的。话说回来,在看第三幕的时候我好像想通为什么了,但是现在想不起来了。

那不勒斯四部曲NO.2:新名字的故事

新名字的故事 Storia del nuovo cognome 埃莱娜·费兰特 Elena Ferrante 陈英(译) B06Y66VNG6 第二本开始,四部曲那种长篇的效应开始慢慢起来了,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感觉。这两种感觉是相互交织相互制衡的。 一个是主人公们成年变成了大人,每个人的命运渐渐变得是要依靠自己追求引导出来的。两位女主,好像是两个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她们的生命中有不同的重点。从一开始的时候,Elena一直总是想着拿Lila对标,就算已经是不同领域了也还是会比较。在这本书里面,Elena慢慢醒悟了,开始要过上自己的生活,联络在减少但是影响却像定时炸弹一样作为根源存在着。这里有点《东京女子图鉴》的味道了,两个人的追求渐行渐远,两个人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的终点方向也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觉得A好于B,获得A的时候却想要追求B,有时候又难以判断A和B孰优孰劣,有时候又觉得A和B都很烂,对于生活的判断是液态的(变动且边界不清的)。在那么多的精彩的故事情节之下,让人感叹两位女性的强大,但是有的时候又会觉得讲的这些又很像是老娘舅一样的很市井很底层的吵闹和情绪变化。 一个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好像多多少少都可以追溯到小时候,不管是小时候的偶然的交锋、还是小时候长辈的所作所为在孩提时代的深远的影响、还有每个人都好像慢慢成为了自己的父母的样子的宿命感。上一辈的故事笼罩在整个小镇的年轻人的头上。 几个摘录 她们也就比我大十岁,最多大二十岁,但看起来她们已经失去了女性特征,那是我们这些姑娘家最在意的东西,我们会通过服饰、化妆凸显我们的女性特征。因为生活的艰辛,因为年老的到来,或者因为疾病,她们的身体被消耗了,她们的身体越来越像她们的丈夫、父亲或者哥哥。这种变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因为要做家务吗?是从怀孕开始的吗?还是从挨打开始的?莉拉也会变得和农齐亚一样吗?她那精致的面孔也会冒出来费尔南多的特征,她那优雅的步伐也会变成里诺的样子吗?迈着八字步,双手甩得很开? 我想遵守我和自己的约定:我要过自己的生活,把他们排除在外,并不再为此痛苦。出于这个目的,我开始了一种自我心理训练,对于她的出现基本上不做出任何反应。我学会了控制和淡化自己的情感:假如书店老板的手伸向了我,我会心平气和地推开;假如那些来卖书的顾客非常不礼貌,我也会不露声色,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是在我母亲面前,我也能做到柔声细语。每天我都想:我命该如此,我要听天由命,接受现实。我出生在这个城市,说这种方言,我没有钱。我付出我所能付出的,获得我所能获得的,忍受那些该忍受的事情。 我是第一次离开那不勒斯,离开坎帕尼亚大区。我发现我害怕所有东西:我害怕坐错火车;害怕尿急但找不到厕所;担心如果天黑了,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会迷路,担心会被偷。和我母亲一样,我把所有钱都放在文胸里了,有好几个小时,我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同时我又莫名其妙地感觉到自由。

重听H2G2:Mostly Harmless

Mostly Harmless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第五本其实还是三部曲的番外,讲的是Guide的第二代和Arthur的第二代穿越到平行宇宙遇到Tricia的故事。番外的两个故事虽然是DNA在延续着讲故事,但是却感觉好像脱离了一开始那种由不同的人物组成的冒险团体相爱相杀的温馨。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电影版的剧情已经是最完美的了。 Bad news 唯一比光速传播得更快的是bad news,所以发明了以bad news为燃料的飞船。 Prayers Protect me from knowing what I don’t need to know. Protect me from even knowing that there are things to know that I don’t know. Protect me from knowing that I decided not to know about the things that I deci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