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September 22nd, 2017

巴登夏日

巴登夏日 列昂尼德•茨普金 万丽娜(译) 9787544248389 这本书是作者作为主人公在一路追寻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那些地方,其中再穿插了很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第二任夫人安娜在巴登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作者他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这是一种比较新的传记的写法,号称当初出版的时候默默无闻,是偶然间被苏珊•桑塔格发现继而捧红的。 我还是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他真的是一位写作天才,但是对他的私生活我真的了解不多,所以看了简介我对这本书是很期待的。可是读完之后我却不那么喜欢,因为这本书里有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的不连贯性。这种不连贯性可能是因为我太笨、可能是因为作者没写好交代不清、可能是因为作者有意为之还默认这种不连贯性表现了主人公的复杂性还顺带体现了作者的厉害。但我觉得默认这种不连贯性为合理的优越感很低级。 另外,书中提到了种种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偶像崩塌的特性,比如嗜赌和反犹。总之,虽然是那么薄的一本小说,读得我蛮不耐烦的。记得子夜书社好几年前就推荐过这本书,于是我又找回以前的节目录音来取取经看我到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优点。 节目里,刘先生总结这本书的三个优点。首先,写作手法新颖;其次,复调和多重转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及他书里面人物-安娜-安娜的日记-作者我-作者我的这本传记书);最后,是淡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黑色生平。叶沙的切入点是从内容上聚焦作者“我”,她举了一个很好的小提琴的例子。说有一次不怎么能get到小提琴的好的point的叶沙去听一个小提琴的音乐会,依然无感,但是看到身边坐着一位很激动很享受的小提琴的爱好者在全神贯注手舞足蹈地感受音乐会。用热爱者的眼光来感受,开启了另一条道路,就像读这本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茨普金写的这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一样。

Stage Russia HD 樱桃园

2017.9.19 上海黄浦剧场 俄罗斯的现场高清系列,演的是契诃夫的同名戏剧作品《樱桃园》,讲的是没落的贵族的樱桃园要被拍卖了,贵族无力再去挽回。以前看过一次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的话剧,还是很火的一票难求的那种,可是我看了一半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迂腐陈旧的故事背景设定加上纠结复杂的话痨,我真的欣赏不来。这次的《樱桃园》感觉好多了,除了上半场我稍微小睡了一会会,后面我看得还是挺入戏了。 简单来看这是一个讲时代的变迁的故事,从农奴到地主贵族再到有钱人能买到一切。重点并不在这变迁是不是往正确前进的方向变化,而且看得出来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讽刺这种时代的变迁(中国说资本主义不好,说的是老百姓受益人没活路了,俄罗斯说的是贵族没活路了),而在于面对变迁每个人的反应。 最突出的当然就是女主,很明显的作为贵族的骄傲:就算是已经穷到潦倒,没有硬币给乞讨者了,也可以给一个金币;可以有走出穷困的出路的可能性,但也不愿意别人拆去承载着自己童年记忆和过往身份象征的樱桃园,也不去想到底最后樱桃园的命运还是会一样;等等。女主究竟为她所心爱的樱桃园做了什么?如果说好心和心软都成了她的借口,其实骄傲才是真正的理由,但是这些借口如果都能站得住的话,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视为人类的缺陷了。 我觉得这部剧里面最可爱的两个人,一个是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聪明),另一个是大财主(善良温柔)。为什么大财主和女管家的爱情故事要那么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