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Philip K. Dick Scott Brick (narrator) 9780345404473 这本小说已经久闻大名,而且书名也起的很有意思“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又是机器人又做梦啥的是我也很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故事讲的是在不久的未来(书里的设定是1992年,此书写于1968年),世界处于尘霾中,大多数的生物都已经绝种了,人们以养动物作为最高的生活品质的象征,养的动物越稀有越厉害,而且还有机器冒充的动物来充数。主人公Rick Deckard是一名赏金猎人,专门去捕杀逃逸的机器人,这一天这位主人公一举追灭了多位机器人并与其发生互动。 乍看之下,似乎是阿西莫夫的内容,在已经有了机器人的设定之下再加上人类侦探的故事,从而来探寻机器人对于人类的意义。但这部小说其实更多的讲的是另外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类和机器人的区别,如何来区别机器人和人类;第二个层面是人类如何来看待机器人和人类的差别。第一个层面,文本中的这位赏金猎人必须要判断对方是机器人才会“杀死”它,他的方法是一套Voigt-Kampff test,他通过询问对方一系列的问题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具有仅人类才拥有的同情心。这样的设定瞬间暴露了作者的机器人观,要么是同情心这样的情感是不能编入程序内嵌在机器人里的,要么是在制造机器人的时候必须严格禁止嵌入同情心这样的情感,但这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层面了。讲到关于人与机器人的区别,自然会想到图灵测试,我觉得图灵测试最伟大的地方并不是说提供一条如何分辨人与人工智能的手段,而是传达了一种豁达宽阔的理念:当你无法区分的时候,也是无需区分的时候。 我记得以前读过阿西莫夫的一则短篇小说《机器人之梦》,说是机器人一旦开始做梦就被消灭了。我读后的感觉是很震惊,人类为啥如此无情,但是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大家却都很不以为然的感觉,就好像报废一台电脑一样为啥要有好恶的感觉呢。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PKD要高于阿西莫夫一筹的地方,至少在讲到关于人与机器人的地方。我喜欢PKD笔下的这位主人公的那份不确定,那份执着完成任务背后的怀疑。小说的结局主人公的内心是混沌的,而且几乎是没有完成感的。当一个人可以像例行公事一样、不用动脑筋的做一些事情,但是不管是当下还是事后他可以转念想一下这一切的背后的逻辑、可以去质疑自己的判断,哪怕没有改变什么现实,那也是很可贵的。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