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耿济之(译) 上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但是这次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却读得津津有味,而且还顺带着把改编的连续剧看了一遍。经过两遍故事情节的熏陶,我现在想想,这本书真的是很优秀的。人物关系设定比较简单,主角就是那几个卡拉马佐夫兄弟,但是几个兄弟性格和三观完全不同,共同演绎了俄罗斯民族的一番面貌。 我知道有很多地方值得说的,但是我在这里就提几点我个人比较在意的地方。首先是,我必须承认,三兄弟里面对我来说最突出的角色是Ivan。同时,我最理解Ivan,所以也就最同情他最后的不幸的遭遇。我的意思是,我常常发现我自己也处于这样的境地: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推理(reasoning)所得出的结论与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冲突。Ivan是有一套自己的哲学思路,并且看起来这套思路不仅是逻辑推理准确的,并且是能让人由衷地赞同的。但是这样的哲学推导出来的结论却是看似与常识背道而驰的,那就是人可以做任何事情,其中包含了那句著名的“Who doesn’t desire his father’s death?”;但是这样的结论却与大家从小接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相抵触。这个时候,是推理错了呢,还是那最本身赋予我们的伦理错了呢? 关于书中的Alyosha,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所有人都喜欢的人物。我有段时间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书里面的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互相对立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把Alyosha当作是最可爱的人呢。有的人说,是因为Alyosha是无条件地爱身边一切的人的,Alyosha是会包容一切身边人的缺点的。于是,我突然想到,要是Alyosha长大以后,不就是《白痴》里面的那个男主角了么?这样的话,还是少年时代的Alyosha比较可爱。对了,差点忘了提一句,Alyosha倾心的对象不是一点点恶心,作劲真的有跟《白痴》里面的女主角一拼。 这本书里我唯一觉得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Smerdyakov。如果硬说的话,这本书的题目“卡拉马佐夫兄弟”除了那三位“正统”的兄弟们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包含这位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的。但是我明显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了凸显三兄弟的形象,把所有的不合理行为附加给了Smerdyakov。因为我也没有明白,Smerdyakov到底为什么杀父、交钱、自杀。特别是看到有一段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火大。就是在法庭上,Alyosha为Dmitri辩护,说他肯定不是Dmitri杀的人,因为Dmitri是他的兄弟是肯定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但是Alyosha又为何如此肯定同样作为他的兄弟的Smerdyakov是杀人凶手呢? 最后再吐槽两句电视版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谢谢小冷的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挺忠于原著的,毕竟有长度问题,12集的内容还是无法涵盖那么厚的一本书的所有情节。不少精彩的对话都被精简了,最可惜的是,连“宗教大法官”那一段也拍得比较短。我个人都觉得单独是“宗教大法官”都可以拍成整整一集。对于几位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选角,一开始还是不怎么习惯的,和我想象中的有落差。Dmitri应该更魁梧的呀,Ivan应该头发更多点的呀,Alyosha应该更年少的呀,等等。但是看到后面也就习惯了,似乎他们的形象也渐渐符合剧情了。值得一提的是Alyosha,在寺院里面和离开寺院后的造型简直判若两人,但是都是明星脸,前面像Brad Pitt,后面像Chris Egan。 Brad Pitt有木有!!!!! Chris Egan有木有!!!!!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