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币制造者 Les Faux-monnayeurs [法]André Gide 盛澄华(译) 9787532749713 至此,读完了四本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再版的纪德系列作品,我把期待最大的留到最后,就是这本《伪币制造者》(Les Faux-monnayeurs)。回顾我三年前读这本《伪币制造者》的时候,似乎读得懵懵懂懂的,还在豆瓣上只给了四颗星。不知道是这三年来我成长了,还是这种书就是需要一读再读的,我觉得我读的这遍还比上一遍理解多好多噢。这次的中译本用的是盛澄华的版本,是老一代的翻译家,而且是纪德同时代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果然还是相当有距离感的,但是好歹故事情节还是可以通畅理解的。译名仍是亮点:Olivier叫俄理维、Bernard叫裴奈尔(我们公司专门负责帮外国人取中文名的HR快点好好学学人家!) 我觉得要是我妄自菲薄地写一篇《伪币制造者》的读后感对于这本书觉得是一种辜负,而且我还有藉口说写此书的读后感也完全不符合这本书或者说纪德所倡导的精神,所以我就不写了。重点其实当年叶沙在做节目的时候都讲到了,下面直接搬我当年的旧文。 有假 Yann @ 2007-12-06 22:20 要不是有叶沙的两期关于纪德的《伪币制造者》解读的节目,我真的没怎么读懂这本小说。纪德和普鲁斯特被称为20世纪法国文学的双峰,后者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七大卷的《A la cherche du temps perdu》,而纪德一辈子就写了这么一本不厚的长篇小说《伪币制造者》(《les faux-monnayeurs》)。这篇小说的复杂之处不仅是情节关系设置和行文结构,更像叶沙说的那样接是个“镜面效应”。下来不说什么我得到的想 法,只摘录两段叶沙的分析和我关于这两段的联想。 1. 纪德参与出版了《新法兰西杂志》,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新法兰西杂志》这份杂志的出版人名单里没有他。这也是他一直有的一个观点,他说:“人生有诸多的可能 性,但是行动却会迫使诸多可能性变成唯一,所以我们要慎于行动。而当你不行动的时候,这些可能性就能保持了。”所以他与其自己行动,使自己的可能性减损, 不如他使别人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在这么重要的杂志社扮演一个“使别人行动”的这么一个幕后的角色。 关于这一点以前我一直没有特别意识到,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这么做的实例。比如每次旅行回来以后,心里想把这段快乐的时光和路上的见闻记录下来,但是迟迟不愿意真 正动笔写游记,天天盼着有同行的人写。其中原因我想除了懒惰占一定的因素之外,“因自己的行动而丧失可能性”的潜意识也是有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 (或者说没人有能力)把整个旅行过程中的所有值得记录的记录下来,或者说我觉得不管我写出怎样的游记,都不可能把关于这个旅行的游记的作用发挥穷尽。相反的,若是我写出一篇游记,即使记录得很周全或是把感觉都记录下来了,但是在这篇游记尘埃落定的时候等于灭杀了所有这篇游记没有包含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期待同行人的游记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同行的,这次旅行多少是共有的,别人的行程也是我的行程,另一方面也是重点是别人的游记记录的是别人眼中的旅行,不会 把我自己的关于旅行的收获想法盖馆定论。(都把自己这种懒于写游记的行为如此合理化了,估计以后不写游记更理直气壮了。) 2. 我们常常讲到“反省”。在作品当中也有很多人反省,特别是由于埃德瓦这个人物是一个收集材料的小说家,所以他在回顾这些人物的过去或者现在,他在写日记的时候,总是除了情节推进之外,或多或少地会做一些评点或者做一些比较。这种评点或者比较也是一种反省。可是反省又不同层次的。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某一个具体的不足或者一个具体的错误,而很高兴地修正它,并且觉得自己完成的时候,他是快乐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因为一件事情如此容易被完结,那肯定是被简单化了。 还有一种就是你会发现更多(因为你追求完美),通常人们会这样稍带贬义地说:“这是一个过分的追求完美。”当你抓出了一大推问题或可修整的地方以后,你发现 自己不能把这个漏洞补足,但你尽力了。但你尽力以后还是记得有那么一些漏洞存在着,可是怎么办呢,日子要过下去。所以你一边记得,一边又让生活比较顺畅地 进行下去。这也是一种,这样的人所做的这件回顾补漏的事情也可能称作反省。这是一个层面,但是这还不是尽头,还可以往上走。 再往上走你会 发现有的人可能什么都不写,但在写日记的时候永远只记下自己做错了什么。那是否我们就可以简单得出结论说:“你看这个卑鄙小人,他在人前好像很光鲜,原来心底有那么多的阴影。”?当一个人能够只着眼自己的阴影、只着眼事物的让人很遗憾的不完美处的时候,我以为这是要有很大的力量的。因为我们,更多的人,为什么要“制造伪币”啊?其实仅仅是为了安慰我们的内心,我们不愿意生活在阴影中,我们希望一件事情可以“顺畅一点吧、上天帮我一下吧”,都是为了不但这种重压。但是当一个人更多的去看到不能解决的难题、不能弥补的遗憾、不能消除的阴影的时候,他内心所要抵制的或者说他扛着的这个分量非常之重。我想到的纪德到此为止。我不认为这是反省的最高阶段,我觉得还可以往上走,但是我不知道再往上走具体是什么样子。我看到的纪德,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有一束纯真之光已 经指引他有一个明确方向,而在于他扛下了所有这阴影。解决之道,如果有光,这光必定要照到的地方,就是这片阴影。现在有没有光?不知道。 关于反省能做出如此高深的分析的,也就只有叶沙可以吧。我本身没到这么高的境界,就先把这段好好收着。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