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ategory Archives: 日剧偶尔看

LIAR GAME REBORN

从两个比较割裂的角度来看待这部新的剧场版《LIAR GAME REBORN》,卡司和剧情,分别都没有到达很高分。 先说卡司,没有戸田恵梨香后的《LIAR GAME》真的没有以前的好看!多部未華子我从来就没有好感,《鹿男》里面就是一副不合时宜的拽样,本来很想看的由恩田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夜間遠足》,一看到多部未華子在海报上的样子就倒足了胃口便放弃了。所以这次看《LIAR GAME REBORN》,我是完全冲着松田翔太和之前《LIAR GAME》剧情的好名声而强拾信心的。但是多部未華子在这部电影中饰演的新女主角,其实根本没起到什么女主角的作用,差不多就和其他的参赛选手一样都属于路人作用。戸田恵梨香扮演的神崎直虽然脑筋真心“直”,但至少人家不是令人厌恶的一根筋;而这位篠宮優感觉就是人性有缺陷嘛,如何从无助到有归属到背叛再到无私,这个过程在48小时内的发生不科学啊。 故事方面,能有新的剧场版出现,我还是蛮惊喜的。毕竟人家甲斐谷忍还一直再不停地画嘛。这次“抢椅子”的游戏设置,其实比以前的相较稍微复杂一点,我也是看了两次说明才看明白的。简单地吐几个嘈。 我到现在对规则还是有点疑问,到底被淘汰的人是不是都能一直能投票的。因为好几轮就算是没有人放弃投票,计票的总数也不等于20呀,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第一轮开始就有3把椅子是空着的,那为什么后来只交待了秋山意外地找到了一把,那其他的呢? 秋山他们是如何收集到最后获胜的那个人的金币的呢?他们不是没有被收买过吗?最后几轮他们哪来的金币去收买别人? 在我看来,最后最有实力获胜的,难道不是那个只剩下自己椅子的白衣男吗?因为其他两方都必须争取他,他的谈判权力是最大的,只要他要求随便和哪方交换椅子或者随便加入哪方不就都赢了嘛。 这个白衣男的选择,我个人觉得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局一样,是这个故事的最大bug。最后为什么会如此和平地平分金币?这个方案,其实在一看懂规则的时候,大家都能想到的。为什么没有实施,那就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20个人中间肯定是有人想要赢的,只要有一个人这样想,那这个方案就不可能被成功实施。然后故事的结尾却是如此突兀,试问从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真的每个人都有如此质的变化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最后一轮大家怎么还都会被秋山用金币收买呢? 当然,剧情的设定也有相当妙的地方,我喜欢: 可以把有效金币变成无效金币;把无效金币变成有效金币。 把名义上的抢椅子游戏解构成小组竞争的面貌。 那些没有抢到椅子而被淘汰的人却可能是最大的赢家。 必须把自己的获胜可能性消灭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总之,我期待甲斐谷忍接下来的作品+戸田恵梨香快回来吧!

東野圭吾ミステリーズ

一集一个東野圭吾的故事,而且每一集都有大牌的主演。只能说这部剧的可看性,重量级的卡司要拉开東野圭吾的故事情节好几条街。虽然说東野圭吾是个相当高产的作家,而且涉及的主题也相当的多元。但是他真正好的作品其实也就那么几部,其他的应该都是名气和光环之余的消遣附属产品。厉害的是東野圭吾的名头就是那么值钱,即使是这些消遣的附属产品还是可以集结起来构成一部剧集,关键是还可以每一集都找到一个甚至几个大牌的一线明显来演。其中的故事我都不高兴一集一集地评论了,只能说好看的没难看的多,完整的没漏洞百出的多,而且还是多很多。下次再有東野圭吾的影视改编作品,我要三思而后看了,这算不算曝光过度的副作用? PS:貌似这篇卡司的标签要赶上评论正文长度了。

上锁的房间

这部剧其实是相当老实的密室推理剧,再加上戸田恵梨香的出演,我非常满意。戸田恵梨香真的是实力派演员啊,不管是呆头呆脑、青春靓丽、性格搞笑,她都可以演的很好。我觉得在这部剧里面,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就是,男女主角其实都是很有个性的,不是那种普通人的感觉,但是他们奇怪的个性却一点也不会影响主要推理剧情的发展。其实我的观点和剧中的律所老大是一样的,那种柯南式的一定要把关子故意卖到最后一刻的矫情我式十分厌恶的。但是本剧中,至少这份矫情已经是最大程度地控制了。而且至少就我看来,此剧中地诸多密室推理还算是比较solid的,至少没有很多那种连我都能看出来的明显硬伤。我猜这和该剧所改编的原著也有很大的关系。唯一觉得比较牵强的是玉木宏饰演的季终连续两集,一点也没有大boss的气概啊。这明明可以一集讲完的密室偏要拉成两集,稍微显得有点弱了。 这部剧改编自貴志祐介的防犯探偵・榎本シリーズ系列小说,分别是《硝子のハンマー》、《狐火の家》和《鍵のかかった部屋》。三本小说的量才聚集成一部11集的日剧。对比一下去年同样是ARASHI成员出演的《推理要在晚餐后》才用了一本同名小说,可见《上锁的房间》在案件剧情方面还是比较扎实的。反正我现在对貴志祐介还是挺感兴趣的,虽然之前没有读过他任何的作品。二狗子饰演过的《青の炎》、近年连连获奖的《悪の教典》、还有我看豆瓣评论说原作榎本的设定要远比电视剧版的有趣,如此多才多艺的作家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 (再补一张麻将房里的剧照)

Legal High

最后一集拖了很久直到今天下午才看完,这是今年春季最欢乐的一部日剧了吧。堺雅人在其中的表演完全地颠覆了我之前对他的印象,真的是十分出彩。总的来说,这部剧有两大看点吧。一个就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针锋相对的斗嘴,律师本来就是能说会道的,再加上其中一位极品律师,他们之间的斗嘴很有的一看。另一看点,对于日剧的系统来说似乎算是比较新的题材,那就是所谓的律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美剧中的律师形象,特别是公司的律师,默认总好像和魔鬼代言人差不多的感觉。更有某些美剧,还专门把律师的个人道德品质低下和他超群的律师专业技能相搭配来做卖点。所以《Legal High》把两位主角分别设定为一腔热血的晨间剧女主角加上唯利是图虚华性老手,多少也是朝美剧这条路搭上了吧。但是说实话,我看这部剧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哪位律师特别有能力,可以把别人忽略的点照出来,或者是通过某些翘力赢得官司。那我自然也没有觉得剧中宣扬的任何律师的观点,即使有时有好几种对立的,有什么特别有道理的。对我来说,这部剧还是看个热闹看来欢乐吧。

向田邦子 イノセント

这次由向田邦子的小说改编成电视的四个故事,为啥会没有一点时代隔离的感觉呢?明明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影视化后保留主要的故事线条,就好像和当代人写的作品一样。这样的故事现在在发展,几十年前也在发生,能够抓住这些事情最核心的地方,这就是向田邦子厉害的地方吧。 关于故事本身,自然还是非常精彩的。最出彩的肯定是第一话《隔壁女子》,最出人意料的肯定是第三话《三角波》,个人觉得最没意思整个内容和拍摄手法最没水准的是第二话《金鱼之梦》。整个看下来以后,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困惑,就是观看到后面总感觉和我在读向田邦子的其他小说文本的时候有一丝隐隐的冲突感。冲突感就是在读文本的时候,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很冷酷的直白,但是这次的影视化却每一集都在结局的时候藏有温情。比如第一话里隔壁女子的美好心愿独白,第二话沦落的小三遇到懂美食的知心人,第三话夫妻破镜重圆,然后我就猜到第四话里的丈夫肯定是真情犹存的。这些温情的结局,和我在读文本的时候得感觉天差地别,就不知道这是我的误读还是改编的特别心思了。 另外,我觉得有点别扭的是,怎么这四个故事都是以三角关系为主题的?向田邦子明明还写了好多没有三角关系的故事呢,弄得好像所谓爱情故事都是和小三有关系似的。还有就是这一系列里面的配乐,开头的时候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是MUJI店里面的背景音乐啊。

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翔

之前老早就说《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在今天春天的时候有特别版,豆瓣上也很早就有相应的页面了。但是所谓的特别版有两个页面,一个叫《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翔》,一个叫《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天》。现在才知道《SPEC~翔》是4月1号在电视上播出的SP,而《SPEC~天》是4月7号开始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 我刚把《SPEC~翔》看了,看得我欢乐死了!当初的常规剧集我就非常喜欢,这回的SP还瞬间召回了好多过往的主角,好多bonus。而且这些召回的主角们,在期间看了他们别的作品,又看到他们的回归更感亲切。最好玩的就是揭露了当麻姐的SPEC之后,她一一召唤回来后的那一段段口诀。这一部分我倒回去看了好几遍,笑死我了。不过提示一下,这些欢乐一定要看过常规剧集的《SPEC》之后才看才好玩噢。当麻姐和濑文哥之间主打的是嘴巴老到极点的隐形温情,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和台词是一大看点。当麻姐是真正的屌丝啊。非常想看电影版《SPEC~天》啊! You can shelve the pig shit in your mouth and shut up.

夏目友人帳 肆

好吧,我承认新一季的《夏目友人帳》卖萌卖腐的成分越来越多了,我也说不上究竟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我一直一直看下去。萌化喵星人这个点我是从来没有感兴趣过的,但是这部剧中的娘口三三,我却还是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笑笑看看的。 主题还是跟以前的差不多,所以我也写不出什么全新的观感。就记录一篇我看了印象最深刻最有启发的一集。403,这一集的妖怪主角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毛球。说到这个小毛球,很容易让人想起Doctor Who中的那个脂肪宝宝,同样都是走这条卖萌的线路,但是《夏目友人帳》里最终提到的点,是让我感到醍醐灌顶的。这集最后夏目说:“就算是那么小的刈,合在一起的话也能和甘菜那样的妖怪对抗。(那就是弱小之物的生存之道啊。)我因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只会急着变强。但是,只要不害怕与人交心,只要相信自己不是一人……”这里的道理似乎很浅显,分开来说的话似乎每一句都很是很基础的道理,但是其中的逻辑关系我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因为人本身是很弱小的,所以需要团结在一起才会变得强大→这种变强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通过使自己个体变强,而是通过与人交心→那如何才能迈出与人小心的那一步呢,唯有相信自己不是一个人,必定有同类存在着。 另外,当然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夏目友人帳》的配乐。这一季的片尾曲我觉得非常一般,反倒是片头曲却让我意外喜欢。片头曲是据称北海道出身的民谣乐队ひいらぎ的《今、このとき。》。这首歌我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但是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几乎都没有快进OP过。而且喜欢这首歌的程度是递增的,特别是在看了歌词的中文翻译之后,觉得真的好阳光啊。还有就是要再一次强烈推荐原声碟《夏目友人帳 参·肆 音楽集 ひねもすきらりきらり》,封面超美,歌曲也非常治愈。

日系畅销小说影视化X2

我最近看了两部小说影视化的作品,而且都是五集的连续剧,分别是湊かなえ的《赎罪》和的東野圭吾的《分身》。五集的长度完完整整地讲完了一本小说的故事,而且不出意外地没有遗漏什么支线故事,这算是成功的影视化改编还是小说本身比较贫乏呢?其实阅读这样的一本小说,和看一部这样五集长度的连续剧,所花的时候几乎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这两件事件之后的结果(传达的讯息)也是一样的话,那怪不得没有人去看原著小说了。因为影视化作品已经很贴心地把各种人物和布景精心设计和展现出来了,看起来肯定是比较轻松的。那么读原著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它出现得比较早,真的是某位畅销小说家的粉丝的话,肯定在第一时间读上他的书是一种满足。但是要是小说的翻译加引进时间(时快时慢)和影视作品的翻译(一夜之间)加引进(民间渠道瞬间)时间差不多的话,那么又一次贬低了这类小说的意义。这样的结论在于,小说作品本身要加油啊。 回过来说这两部连续剧。《赎罪》是我看过小说的,就和湊かなえ一贯的笔风一样,这本和《告白》也有着非常类似的设定:都是通过几位主人公“自白式”的叙述来构造整个完整的故事,而最终的大boss永远是和怨念深重的中年女主人公息息相关。但是我在看这本《赎罪》的书的时候,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明明是同一件事情,怎么就对不同的人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可惜的是,我个人觉得这次的影视化改编比较失败,根本没有把小说人物的精彩表达出来,整个显得平庸。 東野圭吾的《分身》小说我没有读过,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而且主题多样,读他的书就好像碰运气,碰到正好合胃口的就很好看,要么就没什么兴趣。但是这部作品的主题doppelgängers还是挺吸引我的,再加上主角是長澤まさみ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所以就直接看了电视剧版本。现在想来,是不是女主角演员的选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的评价呢?因为在看《GOLD》的时候,我就觉得在天海佑希旁边的“そんな”很好玩;但是我就从来没有待见过苍井优。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分身》的节奏把我还是可以的,唯一就是最后的结尾有点狗血。怎么了就突然一切变得美好了,危险和坏人都自行散退了?最后是我自己防痴呆的recap:这两位doppelgängers的关系是姐妹→双胞胎→克隆人。

11人もいる!

越是我觉得超好的东西,我越是不擅长三言两语地好好推荐。我真心推荐这部日剧,我觉得这部《还有第11人!》是本季最好看的日剧,而且是近三年来我看的最好看的日剧! 光说剧情就没意思了,反正就是一个拥有11人大家庭的故事。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宮藤官九郎的脚本。三年前看《流星の絆》的时候我已经深深被他的功力给折服了,现在再看这种非常容易落入俗套的家庭题材,宮藤官九郎却依然是给我惊喜不断。更妙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惊喜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搞怪的那份开心,还有看似平淡却真挚动人的情感。虽然只有短短的9集(为什么不是11集?),但是几乎每一集都是看得我彻底地开怀大笑加上彻底地眼眶湿润。 这剧的主角之一,也算是特别明星客串,是広末涼子。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不觉得広末涼子演的角色讨人厌,没想到在宮藤官九郎的调教下,広末涼子的演技RP也大爆发了呀。饰演长子(第一男主角)的是神木隆之介,以前在哪哪演的都是小屁孩,在这剧中竟然也把这么奇特的一个男主角给演活了。剩下的众多孩子们也都合我的胃口,现在的世面上的小孩要么就是装萌要么就是装成熟,很少有这么可爱的了。 要是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我觉得有一点有点奇怪,就是前面一直到三分之二的地方tempo都很稳健的,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两集时间进度瞬间加速了。本来一集讲一周的故事,后来竟然一集讲了一年的故事,这也太跳跃了吧。后来我想,可能是宮藤官九郎为了观众抓不住tempo而故意为之的吧。 再说回来我每一集感动的点,宮藤官九郎都会非常贴心地提炼成一句歌谣,可以让人品味。在最后一集,终于集结成一首完整的歌,叫做《家族なんです》(这就是家人)。没有看前面的然后光听这首歌的话,可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是真的当作大结局来回顾的话,真的会伴随这部剧让这个秋冬的回忆迎面扑来。真是一部好剧啊。 真田合唱団の唄『家族なんです』 助け合ったり、励まし合ったり、しなくていい。 金がなくても面白い。あったらあったで、超面白い。 それが家族なんです~♪ 考えることは、だいたい一緒。 それも家族なんです~♪ 傷つけたり、励まして。泣いたり、笑ったり、走ったり。 何人兄弟でも、一人ひとりは、一人っ子。 それが、親子なんです~♪ おいしいご飯と、家族がいる、それで満足なんです~♪ つらいつらい暮らしでも。 夫婦の愛がある限り、家族は不滅なんです~♪ 助け合ったり、励まし合ったり、しなくていい。 (兎)おじいちゃんだから、おばあちゃんだから。 (六助七男)双子だから、じゃないんです。 好きだから、一緒に暮らすんです~♪ (SAM)重いものを軽々に持ち上げる。 (一男)それが、男なんです〜♪ (恵)愛されたいし、愛したい。欲張りなのが女なんです〜♪ (メグミ)生きていても、死んでいても、最悪見えなくてもいい。 好きだから、一緒に暮らすんです~♪ それが、家族なんです。 それが、家族なんです~~♪

砂の器

松本清張的《砂の器》曾多次被翻拍成电视或电影,我看的是最近两夜连放的由玉木宏、中谷美紀、佐々木蔵之介等人联合主演的版本。我记得上回看翻拍松本清張的《球形の荒野》同样是旧时代的推理,节奏和过程都是差不多的感觉,但是感觉《球形の荒野》主旨是很清晰的。不知道为社么这次看《砂の器》却完全没有明白这部片子到底想说些什么。最大的印象是整部片子不断地在为那个犯人说好话,说他的人生是如何的悲惨、说他的艺术作品是多么的感人,但是我却一点也无法把这些优点跟那个杀人犯联系在一起。可能是我受了编剧的诱导,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其实里面最丑陋的人是那个官员呢?那为什么安排的是可怜的人做恶人呢?有一种说法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难道剧组是为什么说明这个道理?这个说法我是从来也没有理解其中的逻辑。

夏目友人帳 参

治愈系的《夏目友人帳》是近几年来我唯一追看的日本动画。2008年夏天和2009年的冬天播了两季,然后一直没有音讯。等到今年6月听到夏天要播《夏目友人帳 参》的时候,我猛然觉得这个夏天最值得我期待的就是这部动画的第三季了。要说这部动画到底哪里好看,我实在说不出来;这部动画也不适合推荐,因为有的人就是看不出来它的好。所以我就愿意自己独自静静地欣赏。 说实话,我觉得第三季没有前两季那么能感动到我,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心境也变了。但是感触还是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看某一集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一个自小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小时候一直想不通的是,人的勇气到底从哪来?一个人的胆子大胆子小,似乎纯粹是天生的。勇气这个东西似乎也不是可以通过训练什么的得成或者加强的。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很勇敢呢?这东西完全就是人类随机拥有的非人自我可以控制的天赋吗?我现在想到了,那是因为有在乎的人。很多事情,要是单纯为了自己的话,可能都不愿意做;但是要是为了在乎的人的话,会主动的承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父母可能为了孩子而愿意去付出更多争取更多,当然这未必是一个正面的例子。有在乎的人,意味着有在乎的那份相应的情感或者信仰,为了这一份抽象化的东西,人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多的力量和勇气。我觉得所谓勇气,就是这么来的。 最后说一下配乐,我不得不说《夏目友人帳》三季来的片头片尾曲都非常好听!前两季的片尾曲在我心中是绝对的经典,分别是中孝介的《夏夕空》和高鈴的《愛してる》。第三季也保持了以往的风格,片头是比较励志欢快的HOW MERRY MARRY的《僕にできること》,片尾又请回来中孝介跨刀宮本笑里演唱的《君ノカケラ》。两首我都喜欢。明年会有第四季,我还会追看的。

東野圭吾3週連続SP

连续三周播出的由東野圭吾作品改编的SP,一集一个故事,看起来还真的挺省事省心的。三个故事都是東野圭吾写的探案的故事,环境背景都一点也不一样,但是还是有共同点,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都是痴心女子为被杀男友复仇而引发的故事。三篇分别是由永作博美主演的《十一字杀人》(11文字の殺人)、由藤原竜也主演的《布鲁特斯的心脏》(ブルータスの心臓-完全犯罪殺人リレー)、由常盤貴子主演的《回廊亭杀人事件》(回廊亭の殺人)。 看《十一字杀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其实凶手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顺利写出精彩推理作品的主人公。剧中还不断闪回主人公悲催的成名之路,到后来原来根本就跟故事主线没有任何关系,由此略显拖沓。《布鲁特斯的心脏》个人觉得是三篇里面最烂的一篇,可能也与我讨厌藤原竜也有关。其实这篇的点子很不错,三人合作的杀人案件结果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从开头来看的话,这个故事最让我期待。可是最后人物的变化实在是有点太莫名其妙了,刚刚还在丧心病狂地发作,突然之间就完全沉溺到自己的小世界于是很方便地被做了。这篇主人公的心里路程发展有点莫名其妙。《回廊亭杀人事件》是三篇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线索铺得非常深,而且主人公的心机也非常重。而且我非常喜欢主人公最终斗智斗勇战胜警察的结局。太久没有看到常盤貴子,我一下子都没有认出她来,不过她的演技还是很令人信服的,把这个女主人公演得非常到位。

BOSS

这已经是两年前的日剧了,现在正在放续集。两年前的时候,我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因为那时我对日剧比较有芥蒂,特别是这种有点抄袭美剧风格的日剧。同样是关于破案的片子,又打着profiling的牌,但是在技术角度上完全不能跟《Criminal Minds》相比,于是我就放弃了。现在又重新看,撇开一些很容易就猜到案件梗的地方,其实还是满好看的。一摞都是有头有脸的大明星一起演一群搞笑大于严肃的破案片,还是有点意思的。此剧的大卖点不仅仅是在曲折的案情,而在于这些演员(还有专门饰演坏人的客串明星)吧。

世界奇妙物语 20周年秋季特别篇

今天我第一次看《世界奇妙物语》,看的是20周年的秋季特辑,就是冲着人气作家的主题。两小时的节目里,有五个独立的故事,分别由时下最具人气的日本作家的作品改编得成。京極夏彦、萬城目學、朱川湊人、東野圭吾、宮部みゆき,五个人,每个名字都响当当。 第一篇《厭な扉》讲的是由江口洋介扮演的主角生活所迫成了流浪汉又得知自己唯一的亲人双双身亡,万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在临死之前,却被一位前辈劝住,告诉他有一间只要进入住一晚就能得到永恒幸福的旅馆。半信半疑地主人公还是去到了那家旅馆,也最终得到了所被允诺的。这篇的构思其实不错,就算是剧透到这里,也很让人有很想知道“究竟在旅馆里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浓厚好奇心。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篇故事的梗实在是太好猜了,而且我觉得最后的解释也有一点说不太通。不过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有点悬疑又有点奇怪的故事的。京極夏彦的京极堂系列我想读很久了,国内出的引进版本封面也很好看,可是迟迟没有开读,有点被书的厚度和听闻他文风冗长的传闻吓到了。 第二篇《はじめの一歩》讲的是大野智和田中麗奈饰演的一对情侣间的温馨轻松的故事。情节里的寺庙啊神灵啊这样的元素,一看就知道是萬城目學的风格。也有小梗、而且看起来非常轻松。五个故事中有这么一部轻松的小品,算是很不错的调剂。 第三篇《栞の恋》讲的是堀北真希饰演的主人公通过书签跟别人恋爱的故事,这篇竟然是五篇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故事第一次让我对某些问题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我以前一直觉得那些参战的人或者好战的人都是人生观世界观有偏差的人,特别是那种敢死队或者飞虎队之类的,更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但是看完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在战争的大环境下,即使是那些主动参与战争的人,也可能是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只不过他们选择用不被我或者是和平主义者赞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朱川湊人的作品,我以前读过他的《花草便当》,感觉就是他擅长于运用奇幻的故事来传达真挚的情感。读《花草便当》的时候觉得一般般,但是看《栞の恋》的时候还真的挺感动的。 第四篇《殺意取扱説明書》讲的是玉木宏主演的主人公无意之间得到一本《杀人说明书》并尝试使用它的故事。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東野圭吾,但是我不得不说我觉得这是五篇里面最烂的一个故事。杀意的产生有点牵强,好像噱头就都在那本别出心裁的说明书上面了,没看出任何其他的心思。 最后一篇《燔祭》讲的是広末涼子演的拥有超能力的女主人公想要帮助香川照之演的男主人公报仇的故事。可能是一直以来我对広末涼子的偏见,我觉得这一篇也很烂诶,20周年秋季特辑的五个故事怎么有点头重脚轻的意思。宮部みゆき名气也很大,但我却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她也是写推理出名的,以后有机会看看她的其他小说或许能帮忙挣回点信用。

球形の荒野

这部两夜连播的SP,基于松本清張的原作,由久违了的田村正和领衔出演,故事由东京举办奥运会前夕的一起凶杀案讲起,以至于牵扯出战争年代的外交故事。所谓的球形の荒野,就是对于田村正和饰演的人物而言,整个地球皆为荒野,不管他走到何处,他都独自生活在这样一个荒野上。 松本清張是老派的推理小说作家,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在几十年前的日本,所以从人物造型和动作到叙事手法都透着一股旧时代的气息。其中的亮点,我觉得在于重复无数次使用的那段钢琴背景音乐,写得超好的。(后来在wiki上查到,原来用的是巴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和戈德堡变奏曲,Glenn Herbert Gould的钢琴演奏版本。)田村正和老戏骨的表演剧不用说了,还有中坚实力的江口洋介和新生代的生田斗真和比嘉愛未加盟,虽然故事情节稍慢而且回忆镜头过多,但是还是能耐心看完。 这个故事最后抛出来的问题是,和平的爱国关系。战争年代,日本国内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抱着必胜的心态苦苦作战,即使局势对于日本已经很不利。此时,有一部份人是追求和平的,这些人为了使战争尽早结束,去别国做和平休战工作。这样的行为被前者看作是叛徒或者是卖国贼。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行为内容的确如此,自己国家举国上下都是勒紧裤带齐心作战,他们却把自己本国的信息与敌国交流,最终通过自己国家早日战败而达到提早结束战争的目的。但其实现在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是非常勇敢的,田村正和的台词不多,但是就是有这份范儿。另,已经66岁的田村正和在2011年冬季的新剧中也有主演的作品《告発〜国選弁護人》,我一定会追。

赤い指

東野圭吾有一个“加贺恭一郎系列”,就是以警察加贺恭一郎为主角的一系列的探案故事。去年的时候,以加贺恭一郎为主角的最新一本小说《新参者》被改编成日剧,由阿部寛主演。今年新年的时候,又推出了SP,改编自“加贺恭一郎系列”的《赤い指》(红手指)。我个人觉得这部SP要比《新参者》常规聚集好看,因为SP的时间短,故事情节比较浓缩,不像是《新参者》十几集其实只破了一个案子。但是其实如此缓慢的破案节奏也是有缘由的,这都取决于主人公加贺恭一郎本身。我认为,这集SP的不足之处和常规聚集一模一样,那就是到了最后十几分钟,故事剧情会变得极度煽情,以至于里面本来觉得有所体会的情感变得很假,让人非常有快进的冲动。而SP在剧情的急转直下的狗血方面更胜一筹,以免剧透就不在这里说了。 正如《赤い指》最后加贺恭一郎的独白:“所谓刑警,并不是解开真相就天下大吉,不仅仅要抓住犯人,还要拯救案件相关者的心灵。”这就是主人公加贺恭一郎所谓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是東野圭吾这一系列的故事的卖点,就是说这个警察不仅仅破案,而且还会深入案件相关人物的家庭内部关系。不管是《新参者》还是《赤い指》,加贺恭一郎可谓把别人的家务事当作自己的事情这种行为做到了极致。这同时是我最最讨厌这个人物的地方:“你以为你是谁啊?” 《赤い指》里面的犯人一家让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只有日本人才会有的变态”,但是静下来想一想的话,其实其中安藏着很多即使是中国家庭也很常见的因素。犯人一家的妈妈和孩子,很容易让人想到湊佳苗的《告白》里面的那对母子。这样的母亲,与其说母爱很伟大,不如说这样的爱很恐怖。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母亲或者说拥有这样母亲的孩子,我似乎在生活中看到过不少诶,只是好在后果没有那么严重罢了。所以我说,在爱的名义下做的事情未必是什么好事,或者说,很多事情即使有“爱的理由”也没有权利去做。这个道理对剧中的犯人家庭妈妈是这样,对加贺恭一郎也是这样。

打工仔买房记

这部日剧太好看了,我只想说这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一部日剧! 改编自有川浩的同名小说《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由二宮和也与香里奈分饰男女主角,这部日剧讲的是主人公武誠治的成长的故事。这么好看,我反而不知道怎么推荐才是最合适的。昨天说到“代入感”,一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看到男主人公吊儿郎当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也的确很有代入感。使我感动的则是之后这位男主角的成长,以及他所遭遇到的种种经历。而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二宫和也的角色,反而是香里奈饰演的真奈美,她从整个过程中也有成长。虽然她的成长没有男主人公看上去那样大起大落,但是我最喜欢她从头到尾都那么自尊(不确定我这个形容词用得恰当)。总之,对我而言,这是一部非常inspiring的剧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它简直成了我自己正面对待工作的原动力。真心推荐。

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

本季日剧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有好多部都值得一看,但是最终我一集一集追看下来的只有两部,一部是《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还有一部就是《SPEC〜警視庁公安部公安第五課 未詳事件特別対策係事件簿〜》。虽说看得量不大,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两部都超级好看,算是可以经过大浪淘沙的本季值得一看的日剧,而且两部日剧风格迥异,算是正好代表了好看的日剧的两大派系。 今天刚把《SPEC》全部看完,所以先来说《SPEC》。这部剧讲的是一群拥有超能力的人的故事,所谓的SPEC,就是指超能力。基本的情节设定其实和当年大红的美剧《Heroes》有点类似,要是把日剧拍得像美剧一样的话,估计我也不会喜欢看。《Bloody Monday》不就是号称日剧版的《24》么,结果看得我都要吐了。用紧张和悬疑的气氛烘托情节,或者火爆的场景,这点日剧恐怕是赶不上美剧的。所以在这点上《SPEC》相当成功,它好看并不是因为拍得像美剧,而是很有日剧的风格。在悬念和推理制造得恰到好处的同时,把人物几近漫画式的kuso,这部剧好看就好看在这里。这一点可能要归功于大导演堤幸彦吧。我知道堤幸彦,是因为他的《自虐の詩》。在那部电影看我看到了堤幸彦看似突兀却又看得出来是经过思考的世界观,而且是合我胃口的世界观。在这部《SPEC》里也有类似的影子,这可能就是使这部日剧保有特色的原因之一吧。 卡司方面,有我喜欢的戸田恵梨香和第一次看到的加瀬亮。戸田恵梨香的演技越来越好了,正儿八经的为民除害的女警察和食量超大的恶搞女的合体都被她演得这么活灵活现。加瀬亮我是第一次看他的演出,原来好像是演技派来着,也很不错。水饺女断手配行李箱加上肌肉男配纸袋装手枪的画面,真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