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Rachel Weisz

兰斯莫斯六部

十月份集中看了好几部兰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看的第一部是《善良的种类》特别喜欢,于是就一下子看了他的六部作品。观看顺序随机,只是特别把《可怜的东西》留到了最后。按照喜欢程度排序:善良的种类>龙虾> 圣鹿之死> 可怜的东西> 宠儿>狗牙。 从某种程度来说,兰斯莫斯的这些作品的共同性挺大的,好多主题都是相通共用的,可以说看了六部电影其实看了一部电影,但其实每一部也略有不同。兰斯莫斯御用的演员也是比较固定的那几位,感觉Emma Stone很喜欢和这种脑回路比较特别的人(Nathan Fielder)合作。 三人相拥的镜头,几乎可以直接互通切换了 兰斯莫斯每一部电影的设定都有一种软科幻的味道。《善良的种类》按照老板指定的一切安排人生、失踪归来的妻子是外星人、邪教寻找救世主;《龙虾》找不到真爱就会变成动物,爱人必须有一项共同点;《圣鹿之死》医死人的失职医生的家人孩子会一个个地生病而亡,除非医生主动先杀死其中一个;《可怜的东西》通过脑部手术移植在自己母亲身体长大的孩子;《狗牙》从小到大被父母圈养在家里从未外出一步的三个孩子。 看科幻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设定的微小不同,看出来很多应有的道理。但是兰斯莫斯的电影似乎又不止于此。我在看他的电影的时候,经常看了很久也不知道这个不同的设定是什么。什么正常和什么不正常取决于设定,花好久都不知道设定是什么,都无法从这些角色的反应情绪来判断是什么意思。如果在设定下反应A是正常的,那反过来,在还不知道设定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怎么就能判断B不可能是正常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平时用来通过观察情绪和反应来判断,是以为自己掌握了世界的设定,这件事情不成立。前段和后段都不成立,前段不成立是因为这个推理被证明经不起推敲,后段不成立是因为我们无法穷尽知道世界的设定。 最后简单记几个看电影的时候记下来的想法。 英文标题更好,叫做kinds of kindness,我感觉翻译成“各种善良”更容易理解。标题不禁让人想到《欲望号街车》里的名言,依赖陌生人的善良,所以我理解这里不是指那种心地善良的善良,而是某种善心善行。三个故事,可以理解为顺从安排的善良、外星人的善良和邪教的善良(?)邪教的善良是什么我有点没想明白,是向自己的小孩揭露控告老公,还把特异功能的救世主弄死了? 这部感觉是导演比较早期的作品,看的时候看着同样有邪教的感觉,有点生硬。在豆瓣上看到一个短评,类似的意思是“人口普查和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看到这个比看电影的时候还觉得可怕,毛骨悚然。这个电影讲的是一家之主专政霸权的恐怖,义务教育不也是吗?不更是吗? 我年初的时候读了小说《Poor Things》,喜欢的不可收拾,都不敢看/不舍得看改编的电影。电影看下来的感觉是两个天才有点撞了,两个人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细节的点,初看起来好像兰斯莫斯来改编Alasdair Gray是最完美的人选,但其实有点两边步讨好。改编的地方蛮多的,比较明显的是多了好几个脑移植,包括Bella 2.0和Bella的原配老公,这些倒还算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觉得我比较失望的是这个故事的确切性加强了,解读Bella的可能性变少了,多样性变少了是最大的败笔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