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連城三紀彦

蜜 造花の蜜 連城三紀彦 林新生(译) 老柯(读) 9787513308311 連城三紀彦也会翻车啊。我脑海中一直以为連城三紀彦是一个古代人,查了一下才发觉这本《造花の蜜》是2008年出版的,是作者2013年去世之前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听的是喜马拉雅上老柯的有声书,老柯的播讲依然非常专业,但是这本小说本身我觉得几乎不像是我印象中或者期待中的連城三紀彦啊。 故事讲的是离奇的绑架案,绑匪绑架了小孩,却把赎金全数归还。然后一年以后,又发生了一起超级类似的绑架案,也是绑匪绑架了小孩,然后把赎金大部分归还。 (反白记录一下真相) 第一起案件中,有一个小伙参与了绑架,他其实是真正被绑架的。大boss用他来敲诈小伙的议员爸爸的巨额灰色收入。第二期案件中,大boss派人假冒警察,来拿走了被绑架的家庭的巨额灰色收入。 我的不满有以下几点吧。 废话很多,明明已经讲过一遍的东西,过了五分钟我又听到类似的东西,我都以为是我听错集数了。 案件很大很复杂,但是重点偏偏不讲(为什么没有赎金等等),感觉好像是作者主动营造出来的悬念。 怎么可能大boss最后把从小到大的心路历程全部主动写信告诉警察? 第二起绑架案,没必要啊。

一朵桔梗花

一朵桔梗花 戻り川心中/夕萩心中 連城三紀彦 钟肇政/林新生(译) 978-7-5133-0277-7 前两天看到QED做的聊天节目谈推理的本土化,说推理这种舶来品不管是设定还是语言能做到本土化不着痕迹都有一定的难度。正好在读《一朵桔梗花》,恐怕没有人可以否认連城三紀彦是把本土化做到极致了吧。很多时候,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读推理小说,而是真的是在读日本旧时的小说(像是三岛由纪夫那样的年代)。連城三紀彦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最底层的妓女/艺妓、故事也都是最凄美的,真的是推理小说的一朵清莲。 他的故事的特点是,推理固然蛮精彩的,但往往不如真相/诡计本身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唏嘘。简单记录一下每一篇的诡计(反白)。 一朵白藤花 外乡人来访被杀,面目全非辨认不出来。代书先生被捕,在狱中认罪自杀。 当时的妓女们都是被家里卖到异乡的,妓女们还要每月找代书写信回家、还把钱寄回家。代书先生私下约杀妓女的家人,为了让妓女们解脱。 桐棺 主人公跟了黑道大哥,黑道大哥通过主人公和已故的黑道大佬的妻子温情,然后黑道大哥要求主人公去杀死帮主。 这一篇比较复杂,有一点像是黑道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每一个人物之间错从复杂、还有各种历史。 一朵桔梗花 有钱的男人死在妓院街的巷子里,身上巨款不翼而飞,手心攥着一朵桔梗花。作为警察的主人公去到妓院,发现死掉的男人当晚隔壁的妓女房间里有桔梗花,很可能当晚隔壁的客人偷听到巨款来行凶。不久,隔壁的客人也被发现死在同一个巷子里,手心也攥着一朵桔梗花。 第一个男人是被隔壁的客人杀死的,为了是抢他的巨款想要给妓女赎身。隔壁的客人是被妓女杀死的,妓女为的是能够再次见到警察。这个故事的梗,好像那个在葬礼上见到了一见钟情的人而为了再见他去杀人的一样。 青莲寺 第一人称的我对童年记忆很模糊,记得有一场母亲枕边杀人。而已知的历史是,一名寺庙里的杂役想要侵犯母亲被母亲杀死、作为住持的父亲在寺庙大火中丧生、母亲带着自己离开寺庙谋生、有一个在大地震中死掉的表弟。但是这些别人告知的事情,总与主人公“我”的记忆碰不起来。 真相是:(1)母亲和杂役相好被父亲发现,父亲杀死了杂役。(2)母亲和杂役是真爱,母亲杀死了父亲,并把他的身体藏在莲花池里,最后和大火一起烧掉。(3)那个表弟是母亲和杂役的孩子。(4)我其实是那个“表弟”,所以我对(1)没有任何记忆,而母亲特意给我留下了(2)的记忆来替代(1)的表面故事。 菖蒲之舟 有名的歌人,两次和情人殉情,最后自杀,留下旷世巨作。全程通过歌人的作品来做真相的推理。 绯红山茶花 主人公偶遇了童年离散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妹妹已经是艺妓。团圆之后,妹妹爱上了主人公的一个已有婚约的花花公子同学。妹妹有吃安眠药的习惯,说自己每次和花花公子亲密的时候都吃安眠药,因为自己是真爱而不是为了肉体之欢。不久后妹妹怀孕,自杀了。再过了一周,花花公子也自杀了。 妹妹和花花公子都是“我”杀的。杀掉花花公子,是因为嫉妒他的天才、为了得到老师的重用。杀掉妹妹,是为了脏花花公子、万一被发现杀花花公子可以掩护自己杀花花公子的动机。妹妹肚子里的孩子是“我”的,是“我”趁妹妹吃安眠药的时候奸污她的。 落菊之尘 残疾的退伍军人自杀。 是他的妻子骗他当时的皇上驾崩,让他带着忠诚自杀。这样他的妻子就可以传宗接代。 夕萩情逝 主人公小时侯的时候碰到一对男女,然后回家路上又碰到一个男的在追寻那对男女,结果第二天发现是一对殉情的情人。长大后,主人公发现了更多的,后面碰到的男的是大官,殉情的情人一个是他的老婆,另一个是他家的佣人。那个佣人同时又是引发新思想政党屠杀的导火索。 其实大官早就知道这一对情人的殉情计划并允许了,条件是他要参与。第一天他假冒佣人和他老婆去山里,主人公遇到的就是他俩。然后大官离开,主人公遇到的假装在追寻的男的也是他。同时佣人被派去刺杀政党首领,挑起风波,然后赶到山里和情人一起殉情。 四枝向阳花 最后一篇是讲的报社里的四人一组人的日常,几乎是搞笑情节的,我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书了,和之前的调调相差也太远了吧。但是正因如此,作者的厉害也显现出来了。可忧郁动情,也可搞笑无厘头。 有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最有意思。 报社隔壁小组一个同事被谋杀了,一个告发电话打过来,报了那个被谋杀的同事的一个同组同事的名字。过了一阵,报社陆续收到两百多通电话,把报社每个人的名字都报了一遍。 告发电话是凶手打的,凶手也是第一个告发电话的名字。其实凶手想要告发的是另一个他想要嫁祸的名字,但是接电话的小姐姐搞错了,正好弄成凶手自己的名字了。无奈之下,凶手为了摆脱窘境,只好又追加了后面两百多个电话。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双人组合为了掩盖两人之间的恋情,发布了自己双胞胎的谣言。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和黑道有过节的酒家女为了寻求警察的保护,匿名谎称自己有黑道的线索。

变调二人羽织

变调二人羽织 変調ニ人羽織 連城三紀彦 吕灵芝(译) 9787513319454 继续读連城三紀彦的小说,好像有一点越读越上瘾的感觉,复杂的诡计前面是各种奇妙的铺垫。还是老样子,大概记录一下情节、迷底(反白)和我的感想。 变调二人羽织 変調ニ人羽織 落语大师的最后的表演,和他的徒弟穿着羽织大衣服表演类似双簧的段子,却在表演途中被杀。少数的在场的几位都是嫌疑人,最后的凶手竟是和他一起表演的徒弟,从头到尾是大师在一个人表演双簧。 看到谜底好像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很难想到的),但是这篇却花了很多很多的笔墨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性格已经很意象化的主人公和鹤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篇推理小说,而且已经是很精彩的推理小说了,这篇更像是在讲世态炎凉的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好看和耐人寻味的地方也在这里。 东京的某扇门 ある東京の扉 推理/SF杂志编辑接待一个人想来投稿,介绍一个打破不在场证明杀人的点子。说是丈夫在东京,妻子在郊外的家里,但是东京和郊外的通道只有一条拥堵的公路,而丈夫的不在场证明是他没有时间堵来堵去来回这条公路去杀妻子。来投稿的人为了能把这个点子卖出去,当场讨论了各种设定,还加入了好几个梗,还尝试了好几种可能的杀人方法。杀人的真相是丈夫假装自己病危,乘坐救护车走快速通道去到郊外杀死妻子。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尾并不停止于点子里的真相,而是编辑其实是被投稿的人骗了。 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有一点无聊,虽然我还是很肯定两点。一个是那种一边商量一边决定谜底的可能性的过程,把这个过程本身展示出来还是挺有意思也挺有想象力的;另一点就是最后的反转搞了半天其实根本搞错重点,只不过这个反转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顺畅或者足以令人信服。 六花之印 六花の印 两条故事线,分别的主人公都是在乘坐的交通工具里自杀身亡。真相是,这是同一手段的杀人事件,手段就是趁司机/马夫去报警的时候,把整个车子调包成为里面真正是凶杀被杀的。而凶手就是知道发生在前面的故事线的真相的人。 这种时空平行的双线故事,发生一遍可以推出真相,发生两遍可以推出凶手,就好像“我知道了”和“我知道我知道了”的关系,蛮有意思的。 莫比乌斯之环 メビウスの環 妻子扬言丈夫在她熟睡的时候试图掐死她,于是要求丈夫在晚上服用安眠药。安眠药吃到快结束的时候,最后里面有一颗毒药。原来这一切都是丈夫导演的,他的目的是最后吃到这颗毒药,然后诬蔑是妻子导演这一切就是为了要他吃安眠药/毒药毒死他。 我第一次接触連城三紀彦,读到他的《双重生活》,讲的也是有一点类似的夫妻之间的阴谋与杀害,以及用自杀的方法来陷害对方。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連城三紀彦就是擅长这种爱恨情仇到极致变态的情节,后来多读了几篇才知道自己错怪他了,他更多的是比较细腻和敏锐地捕捉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依子的日记 依子の日記 女主日记里是一段杀人告白。女主和丈夫在山里与世隔绝独居,却有一个年轻女子来访。年轻女子一边以女主之前出轨的事情威胁女主,一边以女主的丈夫盗窃她的朋友的作品的事情威胁女主的丈夫,并且和女主的丈夫发生关系来折磨这对夫妇。最终这对夫妇无法忍受只能把这个年轻女子杀掉。但是某一天,有一个陌生男子来访,他说他是来寻找失踪的年轻女子的,并且他就是女主之前的出轨对象,但是日记中的女主却认不出他来。原来这部日记的前半段是真的女主,但是真正被杀的就是女主,然后年轻女主取代了女主的身份生活下去并且叙写了日记。 这个故事读到一半的时候,其实已经猜到了真相。但是最后陌生男子的来到,还是让我读得赞叹不已。埋下的线索没有一个是浪费的,反转也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

小異邦人

小異邦人 小さな異邦人 連城三紀彦 王華懋(译) 9789865651527 阅读連城三紀彦的推理作品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明明是推理小说,但是却好像没什么推理的痕迹,就算找到了推理的痕迹,这也貌似并不能算是一篇那么认真的推理小说。特别是看开头的时候,一度让人摸不着头脑自己到底在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小说。把言情小说不露痕迹地写成推理小说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甚至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在读意识流小说。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完全没有普通推理小说的中二感,普通推理小说为了突出主人公推理能力的强大,往往要么贬低主人公周边的人的智商、要么把主人公弄得很有神秘感明明已经知道了答案却憋着不说要成为最耀眼的破案者,因为读連城三紀彦的推理小说的时候没感觉在读推理,所以他笔下的人物设定也都是最最正常最最普通的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其说是在为推理的情节服务,其实更多的是这些人自己身上所经历的事情所产生的种种情感,总之是很有人情味的。有人情味的推理小说,就算推理的结局不那么明确清晰,也好像合理了,因为人的感情所参杂的故事并不一定是那么有逻辑的。 按照常规,还是大概记录一下情节、迷底(反白)和我的感想。 戒指 指飾り 男主好像在街头看到了前妻,热心的女同事帮忙打探,果然是她。女同事帮忙约前妻出来见男主,男主赶到时,前妻已经离开,只留下她的婚戒。原来这一切都是女同事在骗男主,戒指是女同事在男主家发现并拿来的。 这第一篇就让我开眼界了,第一次看到这样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和惊喜地推理小说,但是却蕴含着某一种魅力。 无人车站 無人駅 小镇出现奇怪的女人,彷徨着好像在等一个人。第一人称主人公我是一个警察,经过多方线索判断,这个女人在等一个杀人犯,而杀人犯犯下的罪行将在今晚到达追溯期。于是我便衣普通人接近这个女人,却也一直没有发现他所等待的那个犯人。最后,这个女人说她其实一直在等的就是“我”。 这个故事结局得仓促,我都觉得好像自己漏看了什么内容没有看懂,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那么第一人称主人公我就是当年的凶手,那我为什么之前还在不断地追寻事件的真相呢?而且让我特别在意的一点是,在阅读这篇的过程中,我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在不断地切换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上帝视角和主人公视角,这为这个故事本身又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好像一个周庄梦蝶的梦。 兰花枯萎之前 蘭が枯れるまで 女主在花艺教室偶遇了老同学,不久便成为闺蜜,并与她达成了交换杀死对方丈夫的协议。当女主前往约定的地点打算杀死闺蜜的丈夫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是女主自己丈夫的尸体。女主被认为是凶手被带到警局调查,女主和盘托出一切。警察却指出,女主所谓的闺蜜从一开始便并不是她的老同学,女主所谓的丈夫其实是闺蜜的丈夫,女主杀人是因为她自己才是小三。 实在是太精彩了,这篇的反转太厉害了,而且反转到了到底真相是什么我们既不能完全相信女主,也不能完全相信反驳女主的警察,也不能完全相信闺蜜的视角,但是真相究竟是什么也并不那么重要了。有意思的并不是女主或者警察或者闺蜜在杀人计划上面有多么的聪明,而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和另一个人有如此大的偏差的可能性。我现在想想,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篇。 冬玫瑰 冬薔薇 女主我作了一个很真实的梦,我杀死了我的情人,我的身上沾满了鲜血。这个梦好真实,而且我作了好几次。醒来再仔细一看,发觉这好像并不是梦,我身处我梦中的场景而且身上真的站满了鲜血。店员过来确认我的情况,原来我真的和情人产生了肢体上的冲突,但是我跟情人扭打在一起时并没有把刀戳进他的身体,他匆忙离去了。作罢我只能独自回家,原来是打算抛弃家庭和情人远走高飞的,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回到家才想起来原来为了下定决心我已经把丈夫和孩子给杀了,所以我才会身上沾满了鲜血。我需要再睡一会。 又是很神奇的一篇,不断地跳转往返于梦境,梦境和现实的交错。不知道是不是我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影响,我在读这篇的时候,中途也睡了几觉,所以感觉读得特别迷幻,小说内容也更显真实。 风的失算 風の誤算 女主经常听到同事男主的种种谣言,一直不理解这些谣言是怎么流传开来的。然后女主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散播谣言的源头,然后男主过来向女主坦白男主自己是散播谣言的源头,为的是报复另一个同期的同事。 读到这里,我开始慢慢懂得作者的套路,也开始会跟着他设计的思路来猜测事件的真相。所谓的推理的事件,未必是杀人放火这种惊天动地的大罪行,可能就是身边的一件奇怪的小事。然后我也猜到了散播谣言的可能就是男主、我也猜到了散播谣言的可能就是女主,但是我并没有猜到可能两者都中的可能,两者都中也是两者都不中,没人猜得到吧。 白雨 白雨 女儿在学校里被霸凌,慢慢撩起了母亲儿时的一段关于父亲身亡的尘封而模糊的记忆。女儿的霸陵事件愈演愈烈,好像是老师指示的,又好像是母亲指使的。母亲终于鼓起勇气回忆起儿时她父亲过世的那个晚上,在她的记忆中她母亲穿着花哨的和服要去外面找情人而被她父亲怒而逼着一起殉情,但是真相原来是她母亲因为她父亲在外面有同性恋人并被她父亲穿和服这件事情触发进而杀死了她父亲。而女儿的霸陵事件,其实是女儿一手主导的,想要借此唤醒母亲的回忆。 这篇里我猜测真相的过程,感觉有一点像前一篇《风的失算》,谁在主导这个故事谁在寻找这个答案,谁可能就是始作俑者,这种推理是错的。最后的真相有一点狗血,但是我一点也没有猜到。而且作者写得太奇妙了,我不断地来回犹豫摆动,这到底是在说女儿的故事还是在说母亲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好像一样的重要,那到底会是怎样联系在一起太巧妙了。一个诡计套着一个诡计,一个真相套着另一个真相。女儿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的话,是不是母亲那么真切觉悟般的发现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直到天涯海角 さい涯てまで 男主是火车站的售票员,和女同事搞婚外情,每次都到外地偷情,并且一次换一个地方。每次回来,总有一个陌生女子来购买正好和他们的偷情地点一模一样目的地的车票,并出示他们偷情所住的同一个酒店的单子,并以此来威胁男主要免单。原来,这个女同事在之前工作的地方和另一个男同事偷情,而这个女子就是那个男同事的妻子。这个女同事这次偷情所选择的酒店和上一次的一模一样,女子想通过这一点来提醒男主并吓跑女同事。 小异邦人 小さな異邦人 我是穷苦家里的一个孩子,家里还有很多孩子,大家日子过得都很艰苦。有一天,匿名电话打来却说要高额赎金,因为他绑架了我们家的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们大家明明都在啊。与此同时,我因为身体不适去看医生,被医生告知我可能得了脑癌。烦恼的我只能把这些事情和我最喜爱的老师倾诉。原来绑架者就是医生,被绑架的孩子是我和我最喜爱的老师激情后肚子里的孩子,医生通过我作为传声筒把我肚子里的孩子作为筹码来威胁勒索老师。 事情的真相一直在那里,也一直被故事的叙述者知道着,但是最后却藉由叙述者道出。这算是叙述性诡计吗?只不过叙述者就是参与其中的主人公第一人称我自己。同名小说,我本来以为既然都作为整本书的标题了,那肯定是最厉害的,其实也和其他的差不多厉害罢了。但是非常精准的,关于穷苦多子人家的描写倒是很到位,一直让我想到日剧《11人もいる!》的画面。

无法言说的秘密

无法言说的秘密 日本推理小说短篇神作选 01   这一本集结了六篇日本推理短篇,是所谓的叙述性诡计专辑。如何去评判一篇叙述性诡计推理小说的优劣呢,对我来说应该就是1)在知道它是叙述性诡计的前提下去阅读的时候还是读到了自己没有想到的真相;2)这个真相让我心服口服;3)这个叙述性诡计本身和真相有关这三点吧。我能想到的印象最深的叙述性诡计推理小说应该就是完美符合我的这两点标准的大山诚一郎的《少年と少女の密室》了吧。所以这六篇作品,因为以上的这三条评判准则各有优劣。(以下有剧透) 漠海航道 砂漠を走る船の道 梓崎優 白夜行者(译) 我觉得作为开卷的第一篇,实在有点弱。因为从一开始交待人物的时候,我就感到对人数很在意,一个一个人介绍下来却总结这队沙漠探险队的总人数少一个,有点太明显了。而且貌似有没有这个叙述性诡计和事件的真相都无关啊,反倒是最后叙述性诡计的重点那只小骆驼带着主人公逃走的桥段太突兀了。 亲爱的S君 連城三紀彦 白夜行者(译) 从一个看似恋尸癖杀人犯的犯罪独白,最后的真相原来他的真正目标是想要被别人吃。真相如此的独特,谁能想到呢,但是设计出来这样的主人公设定本来就太狡猾了吧。 双重生活 連城三紀彦 hayashi(译) 和上一篇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他笔下的主人公内心真的都是腹黑扭曲到一个极致了。相比上一篇,我更喜欢这篇。一对夫妇各自的出轨对象也是一对情人,那对小三安排那对夫妇做了一系列意外毒杀的准备工作(营造自杀的假象,因为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夫妇自己做的),而真相是女小三把这些准备工作运用到自己和男小三身上(把自杀转化成为他杀,一切证据都指向那对夫妇)。用自己的生命去报复,这情感太扭曲了但又不失真实感。 作者哟,请别被骗了哦 作者よ欺かるるなかれ 園田修一郎 孙国栋(译)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这篇。作者非常有信心地很有条理地安排了故事的交待、对读者的挑战和对真相的解答,就算运用了叙述性诡计却不扭捏、不遮遮掩掩也不言辞闪烁。剥掉最外层的故事线,故事内核是故事中的作者笔下的一篇推理小说,这篇推理小说里发生了一起校园杀人事件并锁定了有限的嫌疑犯。校园杀人事件的推理小说里进一步提供了一则舞台剧式的对话来向读者提供线索。而真相在于一开始描述的主人公也就是那些有不在场证明的人、和后面描述的主人公也就是那些真正犯罪的人,并不是同一批人。作者利用描述上的惯性思维和名字的改变,再加上只有文字才能做到的障眼法玩了一场层层叠叠的游戏。 304号室的女人 304号室の女 折原一 kanade(译) 这篇是通过故意交待不清楚来制造了一根本称不上是案件的案件,没什么意思。 三个疑问 三つの質疑 乾くるみ viviyin(译) 大雪封山的别墅发生命案,侦探和他的助手被困在路上,分别到达后发现又一场命案。这篇我也蛮喜欢的,但是不是因为叙述性诡计的地方,因为这篇的真相和叙述性诡计其实没什么很大的关系。所谓的叙述性诡计在这里的运用是这篇小说是以侦探的助手的第一视角第一人称写的,而真凶也正就是侦探的助手“我”本人。我觉得这篇厉害的地方是真凶行凶的方法是完美利用了生活中的叙述性诡计,因为告知信息的那个人物有口音(把し发成ひ),他利用口音语意的偏差制造了不在场证明并利用时间差杀死了想杀的人。虽说这种口音文字游戏的推理小说得要懂日语的人才比较能欣赏,但我完全可以想象国人写一篇类似因为口音(比如l/n)来构建一篇完美的案件啊,肯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