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Ang Lee

五星电影的两个世界

昨天休假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下午在上海影城连看了两场电影。虽然两部电影都各自有比较明显的瑕疵,但我觉得还依然都是五颗星的好看,而且可贵的地方在两部电影好看的地方不一样还正好互补。晚上回来,再尝试看各种本来正在看的美剧日剧都觉得好难看啊,原来好电影真的好。 君の名は。 你的名字。 2016.12.2 上海影城   秋初的时候在知道会在中国上映之前,我看过一遍网上流传的片源,当时就觉得超级好看。作为一个科幻故事,叙事的结构和节奏的把握掌握得相当好,最后的情节其实有一点不圆但我愿意忽略。然后就是配乐超级好听,原声碟之后我也听了好久。电影画面之美,简直就是为了原声碟在播MV的感觉。 这次在电影院里面二刷,就算知道了情节的梗,但是不影响观影的效果。因为本来电影利用的就是叙述性诡计,重看之下,反而能看到更多电影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铺垫了很多很多辅助的细节,更显电影的用心。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是故事里的美好,里面的所有人都是美好的、对自然的敬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很美好的。而且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太煽情了,利用这些美好的东西来反复制造一种美好遗失的假象。电影的近结尾处的一长段是蛮催泪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就边中招边觉得太煽情不喜欢,第二遍看的时候却还是依然中招。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016.12.2 上海影城 基本上我是冲着3D/4K/120帧去看的,太有真实感了,真实得简直不真实起来。刚看完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评价这部电影,一方面它完全超乎了我对它的期待,另一方面它带给我的观影的不适感非常明显(特别是紧接着《你的名字》那个完美的人性世界之后)。然后我再慢慢回想和整理一下情节,我发觉这部作品层次相当丰富,我可以不赞同它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的内容,但是我依旧非常喜欢它讲故事的方法以及引发观众思考的力量(还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如果用文字来简单描述这部电影的情节,它简直就是一部反战片。在老家闯了祸的男主被迫送去伊拉克参加战争,战乱中本能地营救小队长,包括男主的整个小队被当作战争英雄回国巡回,直至参加橄榄球盛大赛事的中场表演。但是只要是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它的主题不是反战,或者是它反的不仅仅是战争,或者说它的主题和战争不战争无关。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然后这三个层次有所关联却一层压过一层。这三个层次都是在讲同一个问题,但是它们的能量却有大有小,所以会一层压过一层,就好像康托尔说实数和无理数都是无穷多的但无穷多也是有等级的。 首先最表面的一层是关于价值观。如果从反战的角度出发很容易看出来这场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苦痛、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包括美国人包括中东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被战争裹挟的无辜的老百姓为了奔赴战场的亲人担忧或者骄傲也都是受害者,就算是被称之为英雄的那几个人其实也就是没什么素质的小混混等等。那么这场战争的价值所在,毫无意义的结论非常同意得出来。但是再反过头来跟着这个回国小队的人的步伐来到这场中场休息来看看没有战争的世界,看上去好像更丑陋,人性的虚伪、贪婪、懦弱在和平的地方反而显得更为突出无法忽视。在这个层面上看这部电影,我无法做出选择,我都不愿意存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不管是战场还是灯红酒绿的赛场。 然后进入第二层是关于信仰的。当人生无法基于眼前的价值来选择不同的道路的时候,按照小队长的说法我们不得不信仰/找到一些比我们本身更大的东西。信仰的世界是一个自我圆满自我实现的世界,沉浸在信仰的世界里就刀枪不入了,但是同时也“自愿为奴”了。虽然不断有人在从这个层面来帮助教导男主,包括小队长和啦啦队员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男主的的面前,但显然男主依旧无法说服自己被此打动。 最后让男主下定决心回到战场的,并不是男主觉得战场比较好或者比较不好,也不是信仰的力量让他追逐那条道路,而是最最简单的关于情感/爱的那一层。至少这是我感受到的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爱这一层的能量要比价值、信仰都要厉害,这也是很典型的李安一贯的套路。但是当我看到男主回到车上和战友们一同奔赴战场时相互告白的场景,我却一点没有感动,反而很想翻白眼。战友兄弟之间的爱不就是被最畸形的战争催生的产物吗,这和想吃上山下乡的忆苦思甜饭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很突兀的一点是,小队里面那几个人,为什么男主光环那么亮?为什么只有男主是洞察出来这一切不同层次的东西而其他感觉真的只是碌碌无为或者超级平庸市井的没素质的人?而到头来,最有觉悟的人却以和其他那些队友同样的理由选择了和其他那些队友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