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3

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卡勒德·胡赛尼 Khaled Hosseini 康慨(译) 9787208115132 Hosseini的作品我只看过几年前火翻天的《追风筝的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中东煽情派的畅销小说。这本《群山回唱》是这位作者今年的新书,依旧走的是同样的路线,苦难的中东的背景之下、跨越几十年的时间去回味它祭奠它。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兄妹分离的故事,然后这本书一共有9章,每一章从一个主人公的角度去讲这个故事周边的事情,这些故事不仅相隔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也相隔很远的地域。书名所谓的“群山回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相隔很远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情感在回响着。 这9个故事里面,我最喜欢的应该是第5章里面那个富家兄弟就女孩的故事了吧。其他的几个故事有点过于童话化,要么就是有很浓重的异域风情,要么就是把悬念留到最后为了吸引读者,要么就是大团圆的结局。而这第5个故事是我觉得多少最贴近现实的,满腔热血也是会冷却的,而冷却的原因却似乎是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事儿。 这本书看的时候挺感动的,但是看完却觉得并没有那么得完美,现在离看完这本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这本书没有那么好。

Wizards vs Aliens S1

Doctor Who 50周年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Russell T Davies,是他把新版Doctor Who带回了观众的面前。特别是看完了那50周年特集,再次加深对Moffat的怨念之后,更让人怀念RTD。我都非常惊奇、不甘,为啥这次50周年庆祝活动RTD出场参与得那么少,好像Doctor Who的天下真的都是Steven Moffat的了的似的。为了表达我对RTD的怀念,我一鼓作气把《Wizards vs Aliens》的第一季看完了。当初开始看这部“儿童科幻剧”也全部是因为RTD,现在第二季都已经在播了,我却只停留在第一季的前几集好久好久。这部剧的设定看上去的确有点“入门”,毕竟是儿童导向的,前几集也的确有一点点无聊。学校的风云人物Tom其实来源于一个巫师世家,结识了天才geek儿童Benny,然后联手对付外星人Nekross,这些Nekross以吸取巫师身上的魔法为食。从第一季一半的时候看下去,其实还真蛮好看的,这时就显出RTD这个总舵主的功力了。因为这并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最简单的正义和邪恶对战的设定,仅仅是如片名所说的“巫师对外星人”,这两者本身就是不寻常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要铲除的邪恶和绝对正确的人类/巫师,这一点是和Doctor vs Silence最大的差别。即使是那么恐怖的Dalek,也是端茶倒水的装备,那么这个Nekross其实也是有他不那么令人讨厌的一面的。再说了,有必要这么赶尽杀绝嘛。这句话对这部儿童剧里的大反派如此,对Doctor更应如此。

An Adventure in Space and Time

Tardis是可以随意到任何一个时间点、到任何一个空间点的旅行工具。即使在这个设定之下,有没有什么地方是Doctor无法用Tardis带我们去的吗?哥德尔告诉我们,有的。(自指)唯一一个不可能出现在Doctor Who冒险的场景,就是关于Doctor Who这部剧本身。如果在剧里说自己只是一部科幻剧,那不是自动破功了。 所以在50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50周年,去讲一个唯一不可能出现在Doctor Who中的故事,这就是Mark Gatiss的《An Adventure in Space and Time》。虽然Mark Gatiss写过好几个Doctor Who的故事,但是我一直以来没怎么待见过他,嫌他的故事没意思。但是这部讲述Doctor Who诞生的片子,我觉得甚至比50周年特集本身还要动人。里面有第一个Doctor Who的创始人Sydney Newman、制作人Verity Lambert、导演Waris Hussein、1的演员William Hartnell,一部最长寿的科幻剧最开始的样子。Mark Gatiss用最最朴实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诞生,一点也不花哨,也不无聊,很真诚。其实里面笔墨最重的还是1,我以前一直为regeneration这个绝妙的主意赞不绝口,却从未从一个演员的角度(特别是1的角度)去想这件事。当一个人和一样东西联系得如此紧密,自然很难move on——move on也是好事,但是不能move on似乎也是一件让人敬佩得事情。 看完这个,好想把classic的都看一遍啊,特别是1的。

The Day of the Doctor

本来一直以为Doctor Who 50周年特集,其意义是形式大于内容了,也没有任何对它故事上的期待,所以连它的一点点剧透我都事先不主动去看。但是Moffat还真真切切地为它编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不仅完整,主角也是群星阵营,连Doctor就有三人主演。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个人觉得明明是50周年最大功臣的RTD却几乎没有任何在台面上的参与。所以当我得知这一集竟然是Moffat去填RTD的空的时候,我是又喜又怕。 大家都说不能对Moffat的time line认真,一旦认真,你就输了。但是我就是要认真,这难道不是最最基本的对待科幻的态度吗?!如果一个故事本身不能自圆其说,还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科幻故事呢! 认真1:历史到底有没有被改变?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但却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一个问题。最佳的回答应该是历史并没有被改变,也就是说Gallifrey从来也就没被毁灭过,Gallifrey唯一的结局就是被藏了起来。这样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矛盾,大家都以为Gallifrey和众time lords消失了,他们的确是消失了,只不过并不是被毁灭的,只是被藏了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9、10、11他们内心深藏的那些黑暗的内疚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是这样的话,10和11为啥想要帮8.5加固信心按按钮呢?诸多证据显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即历史被改写了,原来是被8.5按按钮毁灭的Gallifrey,后来被Clara一番说教后,变成被Doctors藏起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又变成了最最典型的Moffat式时间逻辑,也就是改变的历史不影响历史点到现在点的整个过程,只影响从现在点开始以后。但是明显这根本说不通,特别是当有10和11同时参与的时候。按照Moffat的逻辑,改变Gallifrey历史的这一动作,只影响于见到8.5之后的10和11,那么对见到8.5之前的11到底有作用吗?毕竟他是在见到8.5之后的10变身过来的呀!又是一条死胡同。 认真2:如果说历史是否被该改变是一码事,而Doctor的记忆是另一码事。那么Doctor到底记不记得自己曾经参与过50周年特集里描述的这些事情呢?我觉得应该是记得才对,因为11的确是通过那个fez回想到了要和10碰面呀。但是11和10他们怎么谁也记不起来和当时作为8.5的时候和自己未来碰面的事情呢?我的意思是,他们的一些互动显然是经过考虑并且有反转的,8.5有反转我能理解,11凭啥会有反转呢?11为什么会在Clara说服他之前会去愿意按按钮呢?还是说11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他只是在按照他的记忆演出?好敬业。 认真3:为了显示50周年的宏大,画面特别强调了参与藏Gallifrey的Doctor不只是8.5、10和11,而是所有的1-12加上8.5。也就是说,历代Doctor都有份参与藏Gallifrey。那么他们藏完Doctor还记得自己藏了吗?这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历史的确被改变了,但是他们的记忆却不抹去了?这是唯一可能解释的通的一个答案,但是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9、10、11之前受到的内心煎熬从何而来?可以说他们没有藏Gallifrey的记忆,但是他们毁灭Gallifrey的记忆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又是一个死胡同。 另外还有几条无关痛痒的remarks: 是我的错觉吗?我总感觉这集里面故意把10弄得比较蠢/滑稽,为的是衬托11的聪明?我不喜欢这样。 明显有空间安排Jack上校出场的呀,John Barrowman好可怜。说到这个,我觉得5、6、7演的那个《The Five(ish) Doctors Reboot》更有趣点,更有Whovians的热忱的味道。看上去好像挺粗糙的,但是更能体现也更贴近粉丝对Doctor Who的五十年的热爱。 我觉得8.5这个概念有点让人觉得不舒服。要是9能来演就完美了,就算9不能演,直接让8来不也挺好嘛。这个8.5到底算不算regeneration啊,怪怪的。

神的逻辑,人的魔法

神的逻辑,人的魔法 神のロジック 人間のマジック 西澤保彦 林新生(译) 9787513300124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西澤保彦的推理兼科幻小说,我觉得西澤保彦好赞。这本《神的逻辑,人的魔法》和之前那本《死了七次的男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死了七次的男人》是在故事的一开头就把设定交待清楚,否则读者也看不懂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而《神的逻辑,人的魔法》则是把故事的设定藏在了最后,前面则是给出各种线索让大家猜这个设定。 《神的逻辑,人的魔法》也是用主人公第一人称来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生活在一所与世隔绝的学校里。学校里除了几个老师和校工,只有另外5个和他同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每天的学习的课程只有一课,就是解各种稀奇古怪的设定的谜题。而且这些同学们一个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进到这所学校来的。对于这样奇怪的学校,几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的认为这是一所专门培养秘密侦探或者间谍的学校;有的认为这是把具有轮回转世人格重现能力的人集合起来的研究所;有的认为这所学校根本是不真实的,他们只是被接入的数据意识。故事说到一多半。一切还都是不温不火的,最多是一些小疑团,感觉就算不知道这所学校究竟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很重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走向究竟是哪儿。但是就在此时,整个故事急转直下,从原来的少年校园侦探的味道瞬间变成了恐怖灾难片的感觉。因为在校园里一下子发生了好多起命案,有的命案看似是意外,而有的命案就在主人公的眼前以最直白的样子发生,有一种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凿成无法挽回的恶性循环后果的冷感。而事件的真相到最后才揭晓,说实话我是根本一点点也没有想到的,我之前甚至还比较相信前面几个同学的理论的。但是关于这个真相,作者的确也是在很前面的地方就给出比较直接的暗示了。有一段说到,主人公的妈妈给主人公讲信仰的道理。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心里很清楚这肯定就是整本书大梗的一个暗示,但是却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么解读的。原来这些学生都是记忆只停留在十几岁的老人,而这个学校就是把这些老人集合起来,故意让他们都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以研究当主观的错觉变成大多数人的意志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转变成该社会的事实。(剧透反白) 这种从校园侦探小说到恐怖小说到推理小说到科幻小说的心路历程,我真的是第一次体验。正因为我在读西澤保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种小说,所以我也不知道应该把自己设定在哪一种逻辑思维的阅读情绪里面。所以我在读前半段的时候,几乎有点读不下去,因为我不大愿意读校园侦探小说(太中二了)。在这种不知所措的心情下,小说突然转变了风格,好像连我读这本小说的目的也随之改变了。这种阅读体验,我觉得还蛮好玩的。所以读这本小说之前,千万别看剧透。

半沢直樹

这部剧我没有追看,当初放的时候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剧终之后,身边无数人推荐,我才重拾此剧,咬紧牙关挺过第二集以后,差不多从第三集开始就不会有看不下去的念头了。 我一直在想,半沢直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他的“成功”。所谓的成功就是指他可以做到收回坏帐、顺利帮助银行通过金融厅的审查等等。其实能看到的半沢直樹的动作相当有限,主要都集中在他抿嘴大言[倍返しだ!]上面了。但是这[加倍奉还]甚至[100倍奉还]其实也仅仅作用于精神层面。的确,拥有这样的爱憎分明/记仇的心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会帮助一个人毫无杂念地勇往直前。那半沢直樹的实际动作是什么呢?看来看去,我看到的也就是拿着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拿到的证据来威胁人以拿到更多的证据来要求更高层的大boss下跪啊。比如说半沢直樹大斗总部HR那段,虽然这段我是看得最兴奋最大快人心的,但是他获胜的方法却是要求别人把公文包打开搜查,满口道理也不能剥夺别人的隐私权啊。半沢直樹还有各种私下窃取他人物品、威胁证人等等的行径着实让我不能100%地钦佩/喜欢这个人物。 这部剧里面最让我感动的,肯定不是半沢直樹为父报仇雪恨的桥段,反倒是在职场上的那种执着。就算是再阴险狡诈的反派(除了那个HR),他们最看重的都还是那个“银行员”的名号。且不去说这个工作的目标到底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公司的盈利、还是客户的成功与满意,至少这些银行员们都很在意自己的这个工作的身份。反观我自己,其实我很多时候是把工作仅仅作为一个以工作换薪酬的一个简单交易,既然只是一种交易(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以为我是以弱势群体的姿态接受的不平等交易),我在意的只是我的得到能等价换回我的付出就可以了。那我缺乏的,是不是就是半沢直樹式的银行员精神呢?还是说半沢直樹式的银行员精神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洗脑式的宣传呢,比如说“参军光荣”一样?(这么说来,我的感动不就是被成功洗脑的完证?)还是这是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可以自我满足的工作理念,即一旦信奉这一逻辑了自然能从中获得一种安稳的感觉,若是不信奉此逻辑自然有另一种平衡可以到达? 那么让我来修正一下,这部剧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半沢直樹的老婆。 堺雅人的演技真的超好,但是我有时还是很难从古美門研介的扮相中抽脱出来,我是多希望苦大仇深的半沢直樹可以突然之间流露出古美門研介的表情,似乎整个世界都可以变得mostly harmless了呢。やられたらやり返す、倍返しだ!这两者真的是完全相反的世界观呢~

J-Playlist 2013-10

专辑类 Perfume- LEVEL3 虽然Perfume发新专了,但我并没有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这张并不好听。从最一开始为这张专辑造势的《1mm》,我不但觉得不好听,甚至有点反感,不温不火的靡靡之音的感觉我很不喜欢。而且这首里面的造型还就是整张专辑封面的造型,一点也不够有趣。这张里面的新歌也普遍没什么记忆点,反倒是原来我不怎么喜欢的那首《Spring of Life》在这张专辑里的编曲把这首歌变得好听点了。还有比较可圈可点的,也就那首开场曲《Enter the Sphere》了。 CAPSULE – Caps Lock Perfume自然要和CAPSULE连在一起说,毕竟都是电音嘛。和CAPSULE相比,Perfume可能朝POP的方向走得有点太远了,所以我现在更偏爱比较纯粹的CAPSULE。这张专辑只有8首歌,但都是比较纯粹的电音,没有特别突出的哪首,但我都很喜欢。 ナオト・インティライミ – 旅歌ダイアリー 这张似乎是ナオト・インティライミ旅行纪录片的原声碟,里面有很多世界各国风情的东西,再混夹着一些他的经典歌曲的钢琴演奏版、acoustic版、演唱会版。说实话,如果真的是花钱买来这张专辑的话,我还听不甘心的。 安藤裕子 – グッド・バイ 好久没听安藤裕子啦,安藤裕子还是原来的味道。我觉得为了搭配安藤裕子特殊的唱法,很考验作曲,因为普通的作曲很容易让安藤裕子的嗓音显得很无聊。这张专辑仔细听的话,可以听到一些好听的东西,但是当成背景乐听的话有点无聊。 MONKEY MAJIK – DNA 我太喜欢这张专辑的封面了,通常MONKEY MAJIK的唱片封面我都很喜欢,下次要去查查看是谁弄的。这张专辑第一主打《Alive》刚出来的时候,我可期待这张新专呢。但是全部歌曲出来后,却没什么特别突出好听的。 ARASHI – LOVE ARASHI的我也好久没听了,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火,版权管的比较严,有点难下到。反正我对ARASHI从来也没有要求唱功多好啥的,也就听个热闹、活力。这张专辑完全符合这些要求。 单曲类 flumpool – 強く儚く 这张单曲里有flumpool和五月天合作的《Belief~春を待つ君へ~》,其实一般般。反倒是同名单曲《強く儚く》更好听点。另外,我最最喜欢的还是他们的老歌联唱《OLDIES but GOODIES》,虽然这个概念有点俗套,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歌还真挺好听的。整首“串烧”长达20分钟,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