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Rationality is overrated?

Eric McCormack的新剧《Perception》讲的是由他饰演的神经科学家帮助FBI探案的故事。正如当下流行的设定一样,这位神经科学家也是一个非典型的破案人员,体现在他本身性格比较古怪、然后经常会有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情景人物出现。根据这位科学家的理论:“Reality is a figment of your imagination.”是他在剧中讲的一句话,突然让我想到了好多,其实是他随口说的:

Rationality is overrated.

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从这个角度想过这个问题,正相反我本人是相当崇尚rationality,但是这句话却恰好总结了好几个我近期接触到的各方面问题。我在看CFA的考试复习材料,里面讲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相关的信息是真实公开的,才能使投资者在正确的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投资行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果然这个考试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因为似乎在美国人的脑海中很自然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特别是和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或者至少对美国人而言去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很低。当然在书里面也承认,的确存在着信息的缺失和效用延迟,正是这种缺失和延迟才创造出了为数不多的依靠这种信息优势而创造的财富。如果回过头来看中国的话,以股市为例,信息对于美国股市投资者的必要性和信息对于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必要性是一样的。但是在中国很明显的是:第一,信息是不公开的;第二,即使公开也并不是值得信任的。那众多中国股民都在玩啥呢?真正的股市,应该是投资者们通过对各种财务信息的分析来做出投资选择。那中国股民在明知没有做出理性决策的基础上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断沉浮其中呢?或者说,中国股市其实是被中国股民的非理性决策推动的吗?

我记得以前刚开始学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有最基础的假设:资源是稀缺的、人们是理性的。现今如此复杂的各种金融产品和经济产业都是基于这两项假设来的。但是人的理性到底在经济生活中占据多大的地位呢?还是拿自己国家的事情举例,(好像中国不理性的人特别多一样),就说最明显的房地产行业。我从事的工作经常牵扯到商业地产评估,那么土地本身是否有价值呢?我是觉得这又不是什么矿产,土地本身不能拿来穿也不能拿来吃,土地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其唯一的价值应该就是这块地对我而言的用途,那就是我利用这块地产在这块地产上做实业每年每年给我带来的现金流,也就是说一块地的价值应该就是在这块地上实业的现金流的净现值。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土地的确是世世代代存在的,不是会像其他任何物产那样会损耗折旧的。我的比喻就是,土地就好像是一只石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会给你下一个蛋,但是母鸡本身不能被用来炖鸡汤。如果你要去买一只这样的石母鸡的话,你愿意花多少钱呢?我的答案,就是这只石母鸡将来会下的所有的蛋的价值的加总并贴现。但是现在中国的地产商并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先不管石母鸡下的蛋的价值如何,石母鸡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说到底石母鸡还是可以被以相当价格卖出去的,而且石母鸡的价格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如果你顺着地产商的思路,似乎也走得通。今天你买下这只石母鸡,花了你以为蛋会给你带来的价值100块加上石母鸡本身的200块,等到哪天你得到了价值50块的蛋以后还是可以以300块的价格把石母鸡卖出去。这样一算,似乎也没亏。但是这里唯一的问题是,石母鸡本身的200块、300块,是由地产商凭空想出来的。但是石母鸡怎么就突然光凭地产商的一个想法就有价值了呢?那是因为有愿意和地产商一样思路的买家和之后不断涌现的一系列转手的买家。而且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了,虽然荒诞,却很难再抑制住了。

其实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非经济类的日常生活中。最近我们同事间流行玩一种升级版的杀人游戏,叫做捉鬼。每个人手上会拿到一个词语,但是鬼拿到的却是空白,鬼要去猜别人手上拿到的是什么。大概的玩法就是你要透露出一定量的信息以说明你不是鬼,同时又不能透露太多的信息以免让鬼明确你在讲的是什么。然后我发觉,有时即使是真心的在透露信息,却依然不能自证不是鬼的清白。因为其实很难判断别的人到底是因为是鬼而在胡说还是因为是好人而尽量地隐藏信息。在这种缺失信息的情况下,就很难把理性推理给用上,但是即使是在缺乏理性推理的情况下,判断和决策还是在不断地发生。所以就会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夹杂在其中,如何用理性去判断那些非理性的行为,这就是这个游戏很好玩的一个地方。

把非理性的因素纳入理性推理”,这本身看上去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行为,如果一个因素可以被纳入理性推理了,那这个因素本身还是非理性的吗?或者换一个说法,是否存在一些行为,它本身是非理性的,但是可以用理性的眼光去识别它分析它推理它?或者再换一个说法,是否存在一些行为,它本身是非理性的,并且也可以用理性的眼光去识别它,但是即使识别到了也没有任何差别?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rationality到底是overrated了呢还是underrated了呢?

最后还是把主题拉回这部美剧《Perception》本身。我并不是说这部美剧有多优秀,男主人公的设定我就觉得非常cliche,也可能是因为在我脑海中Eric McCormack已经永远和Will划上等号了。我觉得就算是把Will做为这种剧情的男主角,也会有趣的多。重点是,这部剧试图拓展的一个新的破案手法,就是“把非理性的因素纳入理性推理”。因为破案必然是理性推理的,最高等级就好像《Dirk Gently》,是不管什么事情的内容高层内在联系融汇贯通地揭露了事情地真相。但是在这部《Perception》里,我们可以看到帮助主人公破解谜底的,却是那些他臆想出来的人物和情节,我觉得还挺厉害的。

One Comment